2022年,一位84歲老婦在入住佛教醫院期間腸道出血,但受新冠疫情影響,救護車資源短缺,她等候約35小時後才被轉送至伊利沙伯醫院接受治療,隨後去世。死因裁判官林希維今日(28日)裁定死者屬自然死亡,亦未能證明消防處派車機制導致救護車延誤。由於佛教醫院已制定後備措施來處理類似情況,所以法庭沒有提出任何建議。
本案不設陪審團,由死因裁判官林希維審理。案件有利害關係方為醫管局,由大律師馮國礎代表;家屬亦有列席聆訊。
死者司徒彩梨1938年出生,本身患有糖尿病與腎病等。2022年2月6日因身體不適,前往伊利沙伯醫院求診,住院至同年3月2日轉往佛教醫院進行康復治療。3月5日凌晨,她出現腸道出血,需再次轉回伊利沙伯醫院。由於疫情導致救護車短缺,她在等待約35小時後才被接送轉院。3月7日,在伊利沙伯醫院,她經歷2次心臟停頓,家屬決定放棄搶救,最終於3月8日凌晨去世。
林官在裁決中提到,解剖報告顯示,她的死因是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急性發作,而這次心臟病發是由她原有的自然疾病引發,腸道出血及過去的健康問題僅令病情進一步惡化。
專家證人、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陳日新稱,死者生前維生指數穩定並不等於身體狀況良好,法庭應建議消防處重新檢討救護車調配的優先次序,林官回應稱,在非疫情期間,緊急救護服務能在15分鐘內抵達現場,但疫情期間救護車需求激增,情況無法與平時相提並論;此外,沒有證據顯示這次延誤是由消防處派車順序的問題造成,因此不對消防處提出建議。
家屬曾建議佛教醫院為類似事件制定應急對策,林官表示,醫院已有一套後備方案,包括把血液樣本送往伊利沙伯醫院化驗。然而,當時醫護人員無法預計救護車的抵達時間,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缺乏後備方案,法庭因而無需向醫院提出建議。
林官表示理解家屬的傷痛,並希望他們能逐漸恢復。患者的大兒子在裁決後表示,雖然明白母親去世當時正處於疫情高峰,但救護車延誤近35小時才到達實在離議譜,家人無法接受。
案件編號:CCDI-123/2023(SH) @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