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位於青衣長青邨,是一所資助的天主教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4/25學年,學校提供總數14班,小一1班、小二及小三各2班,小四至小六各3班。學校小一派位學額有125個,自行分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約二及三之比。學校的辦學團體為天主教香港教區,校訓為「以樂事主」。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在1977年由顯主女修會創辦,專頁在2022年5月的《聖母玫瑰書院》中已介紹過女修會的背景。女修會剛好在100年由慈幼會會士雷明道主教籌建,希望透過國籍女修會協助天主教在廣東省北部的福傳工作,教廷在1935年正式批准女修會成立,女修會在1938年已開始訓練出國籍修女。中國主權在1949年易手,外籍傳教士紛紛結束當地工作離開,同樣來自慈幼會的郭怡雅神父在1953年協助了8位顯主女修會修女來港。最後,女修會在2005年加入了慈幼會。
至於郭怡雅神父本人在1882年於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出生,1907年加入慈幼會並在1915年成為神父,適逢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成為隨軍司鐸。直至戰後的1919年,郭神父來到當時由慈幼會雷主教任教長的中國韶州教區,協助建立學校和聖堂,後來最高升至教區的助理主教。當中國主權在1949年易手後,郭神父在韶州所建設的學校及聖堂被接管,郭神父在1950年來港服務於香港仔工業學校。當8名顯主女修會的修女們由韶州抵港後,郭神父協助她們在香港教區及慈幼會的福傳工作,並協助女修會在1960年代初至中期,在九龍塘先後開辦德雅小學及中學,並且建立起自己的會院。郭神父最後在1966年12月中離世。
顯主女修會在1977年創校時以紀念在中國主權易手後拯救他們的郭怡雅神父,校名便命名為現時的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學校首先開辦小一至小四年各二班,但當時現址校舍仍未落成,只好借用來自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部份校舍上課,直至同年底才正式在現址上課。在1987年,女修會將學校交予天主教香港教區接辦。學校在2003至2005年間分段轉為全日制。學校在2019年獲發深水埗連翔道作新校舍,預計在本學年內完成。學校校網原在葵青區,現時調往深水埗區。學校舊校舍將拆卸,預計在2030年重建成一幢公共房屋。學校新校舍為一座後千禧校舍,課室及設施應比現時先進得多。
在2010年代,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每在9月舉行供學校學生及其親友、校友及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前來參與的開放日,當中的名稱包括「怡雅繽紛迎中秋」或「怡雅繽紛夜」晚會等,便是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至黃昏時段,以中秋及中華文化等的主題舉行。活動的內容包括有攤位遊戲、手工製作、美食共享、彈床遊戲及幸運抽獎等等。至於疫情後的2020年代,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會在每年1月以不同主題舉行不同類型的開放日,例如在2022年和2023年的「怡雅繽紛童樂日」,2024年的「怡雅體藝樂」多元智能學習課程,以及2024年和2025年的「中華文化嘉年華」等等。
近年,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開放日的名稱和主題雖略有不同,內容卻大致相若。例如每年開放日都會提供家長講座和校園導賞團,希望透過講座文字及影像,以及親身的體驗認識學校的教學和設施,以及收生的情況。另外是不同形式的攤位或體驗活動,多以簡單而富趣味的形式進行,從而介紹不同學科的學習模式或當中知識。同時,學校亦會開放新裝修的圖書館及STEM Lab等,讓參加者自由參觀。
而以剛過去的一次開放日為例,學校乘著當時的熊貓熱,再特備了多個與熊貓有關的項目,如品嚐熊貓造型湯丸和與不同大小、材料及造型的熊貓合照等,學校更將其中一個課室裝飾成熊貓館,向參加者介紹熊貓的基本資料和各項特性等,是次開放日可以說是知識與趣味性並重呢!@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