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正檢視水費。水務署署長黃恩諾今日(5日)在電視節目指出,本港已30年未調整水費,希望最終達成用者自付,又說已與不同業界的持份者溝通,大部份表示理解,但希望循序漸進調整。

黃恩諾表示,由於水費影響民生,定價要非常小心,最終希望達成「用者自付」。他說已與不同持份者如餐飲、酒店、建造業等商討,大部份人都表示理解要調整水費,但希望循序漸進,不要上調太多。他表示調整水費會考慮現時經濟、市民的情況、對社會影響。

他提到,署方發現有1%的住宅用戶使用了15%的住宅用水,故成立「慳水特攻隊」,針對大用水量住戶,安裝高精準度的水錶,並向他們提供精準的節水建議,希望今年可節省50萬立方米。被問到評估私人水管流失量收取水費的修例進展,他說正研究,希望達至節省用水,同時簡單易做。

現時香港有8,400公里水管,黃恩諾指,水務署在2000年曾大規模更換約一半水管,香港水管平均使用了20多年,但有1至2%屬於「超老水管」,通常處於交通較繁忙的路段或接近民居,比較多限制。水務處已成立專責小組,與運輸署、民政署、警務處等部門合作,處理「超老水管」的預防工作。

被問到氣候變化下,香港會否面對缺水危機。黃恩諾表示,香港未來發展創科,數據中心等需要很多水作冷卻,形容「未來科技是水和能源之爭」。

他認為最重要是「節水優先」,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生活習慣,二是水管網絡,前者是推行節水教育,另外可購買有節水標籤的節水器具;後者則透過科技、感應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計算,確保供水的同時不會有太高水壓,有助防止爆喉。

他又指,水資源要做到多元布局,提及目前本港有東江水、淡水、海水淡化、循環再用水等,認為未來要增加彈性應對不確定性。

被問到未來香港可否不再使用東江水、自給自足,黃恩諾表示,海水化淡廠的成本昂貴,要耗用很高能源。他認為未來供水的布局不應以香港作為本位,而是以流域布局,會更加合適及科學化。@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