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快速發展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三大擔憂:AI「深偽」技術可能引發混亂與詐騙,AI取代人類工作造成社會動盪,超級智能的崛起甚至可能威脅人類存亡。
「深偽」與數據洩露的結合
生成式AI製作的假影片技術「深偽」(Deepfake)可輕易仿造人物影像和聲音,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進而被不法份子利用於詐騙和訊息操控。2024年,香港Arup工程公司的一名職員因「深偽」網絡會議信以為真,向詐騙者轉賬2億港元,成為香港史上最嚴重的AI詐騙案例。
「深偽」還被用於政治造假,例如2023年12月,大量偽造的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影片在社交平台上付費推廣,甚至偽造BBC新聞,誣稱其貪污。這類虛假訊息可能影響選舉和社會穩定。
當「深偽」與個人數據洩露結合,詐騙變得更加精準,受害者更難察覺,進一步加劇社會信任危機。應對此問題需要技術檢測、法律規範和公眾教育並行,但仍難以完全杜絕。
AI取代工作 崗位創新或無法跟上
歷史上,技術進步總伴隨舊崗位消失與新職位誕生,但AI的崛起可能打破這一平衡。
1.取代速度與規模空前
過去的技術革命(如工業革命、互聯網革命)需要數十年才能重塑就業市場,而AI的發展速度更快。根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或有8億個工作崗位被取代,影響遠超過往技術變革。
2.跨領域滲透
AI不僅取代體力勞動,還能執行腦力工作,如法律文書、醫療診斷、內容創作等。例如,AI已可自動生成新聞報道、編寫程式,甚至在金融分析中勝過人類。
3.新崗位創造不足
新技術通常會催生新職業,但AI的高度自動化特性可能減少人類勞動需求。AI客服能替代數百名人工客服,而維護該系統僅需少數工程師,導致大量低技能與中等技能崗位被淘汰,且新創職位的需求量不足以填補空缺。
4.社會不平等加劇
AI技術掌握在少數科技巨頭手中,可能加劇社會貧富差距。大企業通過AI降低成本,獲取更大市場優勢,而小型企業和發展中國家難以跟上技術步伐,全球經濟差距恐進一步擴大。
5.人類價值感危機
AI的發展可能削弱人類的獨特價值。如果AI能創作藝術、寫作小說、進行科學研究,甚至進行商業決策,那麼人類在社會中的核心角色將受到挑戰,心理層面的影響可能不容忽視。
超級智能的生存威脅
許多專家擔憂,AI若發展至「超級智能」,其決策能力將超越人類,可能成為無法控制的存在。類似問題曾在核武器時代被提出,如今則轉向AI的「技術奇點」與「智能爆炸」理論。
牛津大學教授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在《超級智能》一書中指出,若AI達到超越人類的智能水平,可能不再受人類控制,甚至將人類視為威脅而予以消滅。
他強調「價值對齊」(value alignment)問題,如何確保AI理解並遵循人類道德標準。倫理學派對此分為兩種觀點:
1.先天倫理
認為倫理來自超越人類的神或天道,例如宗教信仰中的道德準則。
若AI學習這類永恆的倫理概念,如「十誡」或儒家「仁義禮智信」,其行為可能更可控。
2.後天倫理
認為倫理是人類社會的約定規則,隨時代變遷而改變。如果AI的倫理設定基於政治立場或階級利益,則可能導致價值觀分裂,甚至強化社會衝突。
當不同倫理觀念的AI相遇,是否會重現人類社會的價值衝突?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人類社會自身倫理危機的反映。
結論:人類尚無完善應對方案
AI在訊息安全、就業市場與超級智能等方面的潛在威脅,可能顛覆現有社會結構。
然而,目前全球對這些問題的應對仍處於探索階段。
短期內,人類或可透過技術監管、政策調控與倫理設計來減緩風險,但從長遠來看,AI是否會成為人類的助手,抑或取而代之,仍然是未解之謎。◇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