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談現象級Netflix英國神劇《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這部讓人揪心的迷你劇剖開當今社會裏關於青少年的黑暗面,不管是英國、香港還是全世界,這劇拋出的問題都像警鐘,迫我們停下來想一想,真的不能再裝瞎了。

學校,這個本該是孩子的安全網,現在卻像個破洞的篩子。第二集裏那所亂糟糟的學校,老師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哪有空管每個學生心裏在想甚麼?家長把教養責任丟給學校,但公立學校哪有足夠的資源?學生之間那些「厭女」說話隨處可見,偏偏大人們跟不上。這不就是現實裏無數學校的無奈寫照嗎?

網絡給了孩子一個隱閉的世界,而父母呢?忙著賺錢養家,哪有空管你在屏幕前看甚麼?Jamie跟《爸爸》裏的阮厚明一樣,成天窩在房間裏盯著電腦,家人卻甚麼也不知道。爸爸Eddie忙得焦頭爛額,沒空跟兒子聊天,等到Jamie出事被捕,那張震驚又崩潰的臉,哪個當父母的看了不心酸?這不只是劇情,是多少家庭的真實寫照,親子之間那堵牆,越砌越高。

同時,網絡欺凌越來越隱閉。死者在Jamie的IG上留了幾個表情符號,表面無害,背後卻是刀子,直戳他的自尊。比起當面欺負,這種暗箭更可怕——24小時隨時開火,傳得快,還能躲在匿名背後。第三集提到的裸照,還有那些暗語、符號,就像慢性毒藥。第二集裏,Adam跟警察爸爸解釋這些符號時,爸爸那茫然的眼神,就是大人跟青少年網絡世界脫節的證明。

Jamie這孩子面對典型青春期的自卑感,現實裏沒人搭理他,只好跑去網絡找安慰。可他找到的不是救贖,是深淵——那些極端社群把他越推越遠,越封閉越孤單。第三集那個心理學家想拉他一把,卻發現Jamie把自己看成醜陋又沒人要,甚至想把自己徹底毀掉。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故事,是多少青少年在成長路上被壓垮的影子。

劇集把「網絡激進化」刻畫得太真實了。Jamie,一個普通的13歲男孩,就這麼被網絡上的「厭女文化」、「非自願單身文化」還有「男性領域」一步步吞噬。香港也好,英語圈也好,網上到處是貶低女性的父權說話。這些內容對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來說,殺傷力有多大?它們像病毒一樣鑽進腦子,把Jamie對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扭曲得不成人形,最後釀成一場誰也不想看到的悲劇。

香港中學教師們,請帶領學生一起觀看《混沌少年時》。這部劇不僅是娛樂,更是一個警鐘,揭露青少年面對的網絡極端思想、心理健康危機和隱形欺凌等現實問題。劇中主角Jamie映照出無數學生的心聲。與學生一齊觀看,不僅能拉近彼此距離,更能開啟對話,幫助他們辨識網絡陷阱、抒發內心壓力。這部劇是個契機,讓我們一起正視這些挑戰,別讓悲劇在現實重演。◇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