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昨日(16日)更新《國家安全:學校自評檢視表》,新增超過40項檢視項目。例如,學校須建立「背景審查制度」,對舉辦活動的個人或團體、供應商、校舍使用者的背景,以及參與由校外機構主辦的海外活動是否「危害國家安全」進行審查。有中學校長表示,人手或不足以全天候管理學校的社交平台,可能會停用留言功能。

教育局於2022/23學年向提供本地課程的學校發放《國家安全:學校自評檢視表》,用以評估學校在處理「國家安全」方面的措施。當局昨日再更新的清單列出101項內容,新增多項「維護國安」及推動「國民教育」的措施,包括學校是否設立審查機制,通過公開資料評估校內活動參與者、校舍使用者、供應商、承辦商,以及本地和海外活動組織者的背景,確保不涉及「危害國安」的行為。

清單要求學校針對供應商、承辦商及合作夥伴建立背景審查機制,若發現承辦商曾有或正在進行可能「危害國安」的行為,學校須採取相應措施。清單強調,學校應透過校本機制及指引,阻止「外部勢力」或「反中亂港分子」通過活動在校園傳播誤導或煽動信息。

海外活動方面,清單要求學校加強對校外機構主辦的本地及海外活動的管理,例如制定機制審查合作對象及組織的背景,並安排教職員監察海外活動,確保不涉及「危害國安」的行為或活動。

學校網站及社交媒體方面,清單規定學校應定期安排教職員檢視網站及社交媒體帳戶內容,確保不含「危害國安」訊息。

此外,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碧茜昨日亦在網誌中表示,將持續「嚴防外部勢力入侵,時刻警惕『軟對抗』滲透校園」,局方6月將為中小學和幼稚園舉辦學校「落實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經驗分享會。

《明報》向教育局查詢,如果有網民學校的社交媒體留言,涉嫌發布「危害國安」訊息,校方是否需要承擔責任,當局回應稱學校可按實際情況校本處理,若懷疑涉及違法行為,須向執法部門舉報。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學校長向《明報》表示,教師未曾負責過背景審查工作,很難追查某個人5年前或10年前說過的某句話,即使執法機構也需要投入大量警力來尋找線索,學校難以完全保證第三方的背景絕對清白。

該校長強調,學校主要將資源用於教育工作,認為若人力不足以全天候管理社交平台,學校可能會考慮停用留言功能。@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