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與戰略競爭對手中共展開海底競賽,希望新的採礦技術將有助於打破中共政權對全球礦產的控制。
這項計劃的支持者認為,深海採礦業提供了「20萬億美元的機會」,或者認為穩妥的收益會高於經濟成本。
持懷疑態度的人則表示,深海採礦前期成本巨大,而且現在已經可以在友好國家的陸地上獲得這些礦產。
今年7月,一個鮮為人知的聯合國機構向中共開了綠燈,中共可以開始在太平洋海底的指定海域測試深海採礦工具。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行政命令的支持下,美國公司現在正在瞄準這項數十億美元投資的未來工程,競相確保自己能夠站穩腳跟。
眾所周知,在中共的全球布局下,中國幾乎壟斷了全球稀土市場,而稀土對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智能手機等許多新技術的生產至關重要。
通過國家控制的公司和嚴格的出口法規,中共主導著全球稀土元素的開採和加工。
現在,中共政權的聲納已經探測到了海底。
去年,總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國際諮詢公司「理特諮詢公司」(Arthur D. Little)在一份題為《海底採礦:價值20萬億美元的機遇》(SEABED MINING: A $20 TRILLION OPPORTUNITY,08/2024)的報告中估計,深海採礦市場可能意味著 「20萬億美元的機遇」。
理特諮詢公司稱,傳統的陸上採礦「日益受到礦石品位下降、更嚴格的環境法規和生產成本上升的制約,而海底礦藏卻豐富得令人咋舌,而且質量普遍較高。」
在深海區4至6千米深處發現的多金屬錳結核(PMNs)富含鎳、鈷、銅和錳等元素。
海底塊狀硫化物(SMS)富含銅、鋅、銀和金等元素,可在1.5至3千米深的海底發現,而富鈷和錳結殼(CRC)則可在水下山脊發現。
勘探區域位於位於墨西哥和夏威夷之間太平洋北部的海底地質斷裂帶,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中脊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Clarion-Clipperton Zone)。
潛在的高昂成本
不過,美國在深海採礦領域的雄心壯志,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
首先,必須證明機械耙和高壓水射流這兩種主要的採集方法,在如此深度的海底環境仍然可以可靠地運行。
此外,運行船隻和提取材料的成本可能高達十位數,這還不包括將任何材料運到陸地上進行處理的費用。
理特諮詢公司的分析師在報告中說,只有當採礦者能夠證明他們有能力以每年超過50萬噸的工業規模進行開採時,才有可能獲得融資。
技術金屬研究公司(Technology Metals Research)聯合創始人傑克·利夫頓(Jack Lifton)告訴《大紀元時報》,中國政府對深海採礦的野心是該政權長期計劃的一部份。
「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組織採礦業已有25年之久。」他說道。「他們幾代人都在這樣做,而西方社會卻對此視而不見。」
他補充,中國可能會保護國內稀土,並將污染密集型加工轉移到海外。
「對於過去25年的稀土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污染,他們感到擔憂。」他說道。
利夫頓對美國的深海採礦業前景持懷疑態度。
他說:「(深海採礦)太昂貴了,而且(陸地上)有大量的原材料。」他指出,在海底找到的大多數礦物已經在巴拿馬、巴西和南非等地的陸地上大量存在。
「與此同時,就在阿拉斯加、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他們說:』我們已經跟你們說了45年了,我們這裏有銅礦。』」他補充。
今年4月,特朗普發布行政命令,要求加快深海採礦。
在這之後,總部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金屬公司(The Metals Company)向美國政府提交了第一份許可申請,該公司表示正在太平洋海底開發世界上最大的電池金屬資源。
「據估計,該資源共含有約1,550萬噸鎳、1,280萬噸銅、200萬噸鈷和3.45億噸錳。」該公司在當時的一份聲明中說道。
7月2日,總部位於加州聖荷西的深海採礦初創公司「不可能金屬」(Impossible Metals)告訴美國阿克西奧斯(Axios)新聞網站,該公司計劃今年開始向投資者募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深海採礦。
不可能金屬公司行政總裁兼聯合創始人奧利弗·古納塞卡拉(Oliver Gunasekara)在今年4月向聯邦眾議院自然資源委員會(the House Committee on Natural Resources)監督和調查小組委員會(Oversight and Investigations Subcommittee)聽證會作證時說,海底礦產提供了「最好的機會,在不犧牲我們的價值觀或繁榮的情況下,打破我們在關鍵礦產方面對外國的依賴。」
「我們有機會替換掉不符合美國環境和人權標準的外國礦山的礦產。」他補充。
他指出,美國75%的鎳來自印尼,而印尼的大部份鎳礦都由中共控制。而美國約70%的鈷礦都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這個國家的童工現象「令人震驚」,該國的鈷礦開採也由中共勢力控制。
目前,一些關鍵的海底礦物價格相對較低。
當被問及是否存在中國通過傾銷礦產壓低全球市場價格的風險,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非市場經濟的特點時,古納塞卡拉通過電子郵件告訴《大紀元時報》,他估計公司的成本「將比2024年的普通鎳礦成本低10倍左右」。
「這可以保護我們免受中國傾銷的影響。」他解釋道。
但他表示,他也認為深海採礦更多是關乎力量的競爭,而不是關乎價格,這是一個事關長期戰略安全的問題,尤其對於試圖擺脫中共控制的供應鏈的眾多西方國家而言,更是如此。
前歐洲央行行長、意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在歐盟委員會要求的一份關於歐盟競爭力的2024年重要報告中說,歐盟「還應認真探索環保型可持續的深海採礦的潛力」。
然而,在歐洲,深海採礦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出於對環境的擔憂,越來越多的人士呼籲暫停或預防性暫停深海採礦。
2024年1月,挪威議會批准了政府的提議,允許在北極海底進行可能的海底礦物開採勘探,部份原因是為了減少該國對中共政權的依賴。
後來,一個左翼環保主義小型政黨成功地阻止了這一計劃,因此該計劃被擱置,現在仍然被束之高閣。
國際海底管理局
聯合國在牙買加設有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簡稱ISA),中國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持有五份有效勘探合同,比其它任何國家都多。中國也是這個機構的主要資助者。
日本、德國和英國等國也擁有許可證。
美國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簡稱UNCLOS)的簽署國。該公約於1982年成立了國際海底管理局,並規定國際水域及其資源是「人類的共同遺產」。
特朗普總統的行政命令引發了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萊蒂西亞·卡瓦略(Leticia Carvalho)的警告,她在今年4月表示,「任何國家都無權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立的法律框架之外單方面開採該地區的礦產資源。」
「這是全新的大博弈」
總部位於加州的「奔跑點資本顧問公司」(Running Point Capital Advisors)首席投資官邁克爾·阿什利·舒爾曼(Michael Ashley Schulman)通過電子郵件告訴《大紀元時報》,他認為深海採礦是下一個「登月計劃」(Moonshot)。
「特朗普總統的興趣並不令人意外;這些礦產要麼現在具有戰略意義,要麼在新技術出現時可能具有戰略意義。」他說道。
「特朗普總統的命令明確要求商務部、內政部、國防部、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簡稱DFC)建立許可管道、儲備戰略和聯盟融資機制等。」
舒爾曼說,中共「儘管扼守著稀土市場,但其深水炸彈卻帶有典型的雙降戰略」。
「當然,現在鈷的價格很便宜,如果我們純粹算數字帳的話,西方國家的經濟效益值得懷疑。但是這不僅僅是底線的問題;這更像是海底的權力遊戲,是爭奪未來技術和領土主導權的權力遊戲。」他補充。
他說,這些水下採礦區具有專屬領地的功能,可用於採礦、深海監視或軍事行動等雙重目的。
「它們還能讓中國政府與缺乏獨立採礦能力的國家達成合作協議並結成聯盟。」他補充。「中國面臨高污染陸上採礦作業造成的嚴重污染問題,可能對於它來說,最重要的是將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轉移到不會影響大陸空氣質量的深海。」
舒爾曼說,這場競賽「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是一場全新的大博弈」。
「只不過比賽場地是在深海平原,獎品不是石油,而是未來技術的寶庫。」他補充。
「那些認為自己錯過了鋰礦列車的投資者,現在看到的是大導演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級別的續集,資本支出更高,籌備時間更長,然而潛在利潤率卻讓今天的礦產價值看起來就像先導預告片。
「做好準備,我們可能會看到那些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wealth funds)和大石油公司(Big Oil)的』深海』部門聯手,打造成我們想像不到的合作模式。」他說道。
原文:Can US Seize China’s Mineral Throne With Deep-Sea Mining? Here’s What Experts Sa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