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航運數據,中國已連續超過10周完全停止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顯示中美貿易戰已擴散至能源合作領域。專家認為,短期內兩國貿易不會重啟,而中共當局的應對措施將帶來適得其反的長期後果。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自2月6日一艘來自德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的6.9萬噸LNG油輪抵達福建省後,美中之間再無其它運輸。
另一艘原定抵達中國的油輪,因中共當局於2月10日對美國LNG徵收15%關稅而改道孟加拉。
自此之後,該關稅增加至49%,使得美國天然氣在短期內對中國買家而言不再具有經濟效益。
當前中共當局禁運美國LNG的情況,與特朗普第一任總統任期(2017至2021年)內曾發生的一段長達一年多的中共對美國LNG進口限制類似,但如今中國在經濟嚴重萎靡不振的背景下,能源需求下降。
報道援引國際數據情報公司Kpler分析師Gillian Boccara的話,她認為短期內兩國貿易不會重啟。
Boccara表示,「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時,貿易完全中斷,直到中國(中共)當局對公司給予豁免,但那是在天然氣需求激增的時候。現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我們認為中國能夠長期承受停止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所帶來的供應損失。」
能源諮詢公司Energy Aspects的Richard Bronze預測,關稅上升將導致貿易流重新調整,亞洲LNG需求可能下降500萬至1000萬噸,進而壓低歐洲天然氣價格。
特朗普的對華高關稅使得中共當局不得不完全放棄全球最大的LNG市場,轉向俄羅斯,增加了其能源安全的風險和進口成本。
中共駐俄羅斯大使本周早些時候表示,中國可能會增加從俄羅斯的LNG進口。
事實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減少了從美國的LNG進口,俄羅斯已成為中國第三大LNG供應國,僅次於澳洲和卡塔爾。俄中兩國還在就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號」進行談判。
根據Kpler數據,包括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內的中國公司已簽署了13份從美國終端購買LNG的長期合同,部份合同延續至2049年。但隨著關稅和成本上升,部份美國開發商正試圖重新談判條款。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天然氣專家Anne-Sophie Corbeau表示,中美貿易戰將帶來長期後果,「我認為中國LNG進口商不會再與美國簽訂新的LNG合同」。#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