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66(Phillips 66)位於洛杉磯的兩座煉油廠將在今年底關閉,分析人士表示,加州汽油價格可能會隨之大幅上漲。這兩座煉油廠佔加州約8%的煉油產能。

緊接著,瓦萊羅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 Corporation)也在周三(16日)宣布,將於明年4月前關閉或重組其位於三藩市灣區的貝尼西亞(Benicia)煉油廠,該廠約佔加州9%的煉油產能。此消息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汽油價格與供應的擔憂。

在這幾家煉油廠宣布關閉之前,加州能源委員會早於去年8月釋出了一份關於運輸燃料的報告,其中提出以「州政府接管煉油廠」作為控制油價與確保供應的12項策略之一。報告稱,州政府可以接管單一煉油廠,也可以接管全州所有的煉油廠。

然而,業界專家強烈反對這項構想,認為此舉風險高、實際操作困難,且不太可能有效控制油價。

如果瓦萊羅的貝尼西亞煉油廠關閉,加州將僅剩7座煉油廠。菲利普斯66與瓦萊羅兩家公司合計佔到加州近五分之一的汽油供應,一旦關閉影響不容小覷。

總部位於德州侯斯頓的石油巨頭菲利普斯66去年10月宣布,將關閉位於南加州卡森(Carson)與威明頓(Wilmington)的兩座超過百年歷史的煉油廠;而就在兩天前,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簽署了一項新法,授權州政府要求煉油廠儲備額外汽油,以防供應短缺與油價飆升。

不過,菲利普斯66表示,關廠決策與新法無關。

加州對抗「大石油公司」

根據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Michael Mische上月16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加州的油價通常要比全美其它地區高出約13%。目前,加州油價比全美均價高出1.68美元/加侖。

紐森與其他民主黨領袖長期將油價高企歸咎於「大型石油公司」(Big Oil)哄抬價格。2023年3月,紐森簽署法案,對超出州政府設定利潤上限的石油公司課以罰款。

紐森當時在記者會上表示,幾十年來,石油公司靠榨取加州家庭的血汗錢大賺特賺,還向公眾隱瞞賬目,「我們正在結束石油業過去在加州過大的影響力,並讓他們為此負責」。

然而,南加大的研究指出,真正導致油價高昂的並非石油公司,而是加州自己的政策。研究中明言:「加州煉油廠並無大規模的價格操控、哄抬、隱形加價或其它不合理的溢價行為。」

2025年3月21日,加州貝克斯菲爾德的波索溪(Poso Creek)油田,油工們正在操作油泵。(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2025年3月21日,加州貝克斯菲爾德的波索溪(Poso Creek)油田,油工們正在操作油泵。(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研究人員預測,菲利普斯66煉油廠關閉後,油價勢必上漲,而「需求卻不太可能下降」,「為彌補菲利普斯66產能的喪失,加州很可能需進口更多符合加州標準的汽油,這不僅成本高昂,也要求現存煉油廠提高運轉率」。

該項研究的結論是,加州的高油價是激進的環保政策、合規和報告成本、高昂的營運成本、不斷增加的稅負、州內石油產量下降、對外國石油依賴度增加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

石油業的反應

加州在提議接管煉油廠的報告中聲稱,州政府將營運一個獨立於市場的生產來源,以杜絕潛在的市場操控。

對此,西部州石油協會(WSPA)行政總裁雷希斯-博伊德(Catherine Reheis-Boyd)告訴《大紀元》,「加州能比專業石油公司更好地營運煉油系統」的想法「完全不切實際」,甚至「根本不該成為一個考慮的選項」。

她指出,加州能源委員會目前雖已就此提案舉辦聽證會,但官方越深入了解煉油業的複雜性,反而問題越多、答案越少。

此外,若州政府真的接管煉油廠,就必須作出抉擇:是要以營利為目的進行運作,還是願意虧損營運以囤油,以便在油價飆升時釋放燃料進入市場。

2025年2月26日,加州長灘港附近的一座煉油廠。(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2025年2月26日,加州長灘港附近的一座煉油廠。(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雷希斯-博伊德還說,加州的煉油廠數量自1980年的40家銳減至目前的9家(不含即將關閉的菲利普斯66)。她表示:「加州目前沒有煉油廠在出售,也不會有人願意再蓋新的煉油廠。他們不是要賣廠,是要關廠。」

她還提到,加州本身是個「能源孤島」,沒有任何原油管線穿越內華達山脈與其它州連接。

儘管加州大力推動電動車上路,從2010年到2023年,加州每年的汽油零售量一直維持在約127億加侖,顯示需求未明顯下降。

加州的另一項替代方案是,大量進口成品汽油與柴油,而不在加州內煉製原油。雷希斯-博伊德對此警告說,這可能會導致超過15萬個與煉油相關的工作崗位流失。

昂貴的教訓

能源諮詢公司特納·梅森(Turner Mason Co.)的首席能源策略師約克(Skip York)指出,加州討論接管煉油廠,目的是希望確保汽油供應穩定。然而,他認為無論是州政府還是消費者,都承擔不起再失去任何一間煉油廠的代價——那將導致供應短缺與油價飆升。「需求不會下降」,他說,「那你就得想辦法從別的地方補足供應。」

約克還表示,他不排除州政府接手煉油廠後可能刻意減少汽油供應、推高油價,以迫使更多人轉向電動車的可能。他說:「沒有任何法規說州政府不能這麼做。」

州政府:不會提高油價來迫轉電動車

對此,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發言人巴克利(Lindsay Buckley)在回覆《大紀元》的電子郵件中強調,州政府絕無意圖透過提高油價來促使民眾轉向電動車。

2024年8月7日,洛杉磯的車流。(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2024年8月7日,洛杉磯的車流。(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這是絕對錯誤的。」她表示,在向零排放車輛過渡期間,加州會確保交通燃料的可負擔性與供應穩定。

巴克利還說,過去兩年間,有四分之一的加州人選擇購買零排放車(ZEV)而不是燃油車。

電動車市場表現強勁

從2021年到2023年,加州電動車銷售量一直保持超過40%的年增長率;到2024年,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了不錯的水平。而傳統燃油車就沒那麼樂觀,銷量反而下降了1%。

加州計劃自2035年起全面禁止銷售新的燃油車。

2022年,州長紐森簽署多項氣候法案,目標要在2045年前達成碳中和,並於2035年前實現90%潔淨能源供應。

油價真相:稅費比利潤高?

能源顧問、Premier Resource Management創辦人麥克·安布羅(Mike Umbro)表示,加州與聯邦政府對每加侖汽油所收的稅費,其實比石油公司獲得的利潤還要高。

根據WSPA統計,截至今年3月,每加侖汽油中約含有1.26美元的稅費:其中1.08美元來自加州,18美分來自聯邦政府。

2025年3月21日,Mike Umbro在加州貝克斯菲爾德的油閥附近。(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2025年3月21日,Mike Umbro在加州貝克斯菲爾德的油閥附近。(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加州稅務和費用管理局的資料顯示,加州去年共銷售了134億加侖汽油,依此估算,州政府收入了145億美元,而聯邦政府只獲得了約24億美元。

安布羅批評紐森與部份民主黨議員一邊抨擊「大型石油公司」哄抬油價,一邊卻從油價中撈走最大利益。

他認為,如果重啟加州本地油田、減少進口依賴,每年可節省300億美元支出,並保住美國本土高薪的能源工作。

州府:紐森致力解決高油價

加州州長辦公室發言人維拉塞諾(Daniel Villasenor)14日致信《大紀元》表示,自從兩年前紐森簽署了《加州油價剝削防製法》(California’s Gas Price Gouging Law),加州成功避免了嚴重的油價飆升,為消費者「省下了數十億美元」。

他指出,該法律建立了州級獨立的石油監察機構,專門負責監督並追究「大型石油公司」的責任。

維拉塞諾強調:「無論石油業及其盟友怎麼說,州長紐森在解決油價飆升問題上所做的努力,遠超近期任何一位州長。」#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