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zhāng xún jūn lìng ,chén lín xí wén。

張巡軍令,陳琳檄文。

ㄓㄤㄒㄩㄣˊㄐㄩㄣㄌㄧㄥˋ,ㄔㄣˊㄌㄧㄣˊㄒㄧˊㄨㄣˊ。

張巡軍令,陳琳檄文。

【註釋】

(1)張巡:唐代蒲州河東(今屬山西)人。安祿山叛變時,與許遠堅守睢陽,阻止叛賊向江南進攻,城破殉難時四十九歲。
(2)軍令:軍事命令。
(3)陳琳:字孔璋,東漢廣陵射陽(今屬江蘇)人。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4)檄文:軍中文書的通稱,用以聲討敵人、宣示罪狀、徵召等的官方文書。

【語譯】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人物故事】

張巡

據《新唐書.忠義.雷萬春傳》,雷萬春是張巡的偏將軍,安祿山的部將令狐潮圍攻雍丘時,雷萬春站在城上與令狐潮對話,埋伏的弓箭手射中臉面六箭,雷萬春依然不動。令狐潮懷疑是木刻人像,暗中打探得知實情,大為震驚,遙向張巡說:「不久前見到雷將軍,已知您的軍令嚴明了。」

陳琳

《三國誌‧魏書‧陳琳傳》注引《典略》記載,陳琳作官府文書,草擬成文呈給曹操。曹操先前就苦於頭痛,這天頭痛痼疾又發作了,臥床讀著陳琳所寫的文書,忽然起身說:「這治癒了我的病。」屢次給陳琳豐厚的賞賜。

【說明】

張巡待人忠厚,賞罰分明,官兵都對他心悅誠服,連敵軍將領令狐潮也對他讚譽有加。安史之亂時,張巡帶領部下堅守睢陽,「守一城,捍天下」,有力地阻止了叛軍南下,兩年後城破被俘,張巡與雷萬春皆英勇就義。

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入蜀,唐朝從此由盛而衰。圖為唐人《明皇幸蜀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入蜀,唐朝從此由盛而衰。圖為唐人《明皇幸蜀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身為建安七子的陳琳,文才不凡,而曹操惜才,也能既往不咎。《三國誌》記載,袁紹曾讓陳琳掌管文書,袁紹兵敗後,陳琳歸順曹操。曹操問他:「你以前為袁紹寫公文(討伐曹操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只需我一人的罪狀而已,憎惡壞人止於其身,為何還怪到我的祖先呢?」陳琳認錯道歉,曹操愛惜他的才華而不再追究。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