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還在升溫,除了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外,美國準備對中國所屬與營運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以打擊中國海運主導地位。外界認為,這是中美戰略爭端的進一步體現。
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4月18日公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301調查」的最終措施:6個月後,美國將對由中國營運或中國所屬的船舶,按赴美航程徵收每淨噸50美元費用,並將在接下來的3年中每淨噸增加30美元。但每艘船港口費每年最多徵收5次。
至於中國建造但非中國營運商的船,則為每淨噸18美元或每個貨櫃120美元,接下來3年裏每淨噸年增5美元或按比例增加貨櫃費用。
台灣南華大學教授孫國祥表示:「這項政策源於美國對中國物流跟船舶業的301調查,顯示美國已將供應鏈節點納入貿易戰的操作對象,因此是美國繼晶片、電動車、鋼鋁跟關稅政策後,港口跟船運被視為戰略的控制點。」
孫國祥指,美國這一政策就是打擊中國航運的主導地位,削弱國企像中遠、中船集團控制全球航運的戰略壟斷力量;扶植美國本國造船與航運業;反制中共補貼產業政策,遏制產能外溢的國家資本主義擴張。
孫國祥又說:「它是一種戰略性的貿易壁壘,本質上屬於非關稅的貿易措施,用以重塑全球供應鏈跟航運的主導權。特朗普政策邏輯一貫就是壓制中國的全球工廠角色,重建美國的製造與物流的主權。」
其實現在公布的方案,已經比最初的提案有所放寬,原本計劃是按停靠美國港口的次數徵收費用。通常從亞洲出發的赴美船隻,平均需要停靠4個美國港口。
中共外交部稱,美方對貨物裝卸設備加徵關稅「損人害己」,應立即停止錯誤的做法。
中共商務部也批評稱,美方措施是典型的非市場做法,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權益,嚴重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等。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說:「中國(中共)本身是沒有資格批評的。因為在過去一二十年以來,中國的造船業對全球航運的影響,已經造成一個十分明顯的、市場壟斷的不公平現象,美國跟全世界十分明顯都對於這樣的壟斷有高度的擔憂。」
陳世民認為,美國的反壟斷行為,是一個主權國家本身所擁有的權利。中共沒有資格批評。它應該自己思考,為甚麼會形成這樣不公平的壟斷現象,如何去改善這種現象,而不是企圖利用批評來豁免制裁。
旅美時事評論員鄭浩昌則表示:「中共近年在造船方面不斷加碼,特別是2019年底,原來的兩大造船界央企北船和南船合併成立了中國船舶集團——中船。這不是自發的,這兩家央企都是在中共統一部署下合併。還有南車和北車合併成中車,都是政府推動。」
鄭浩昌續說,中國船舶集團還是中共十大軍工央企之一,不僅造商船能力強,它也能大批造軍艦。美國採取的必要反擊措施,不僅是單純的貿易戰和經濟脫鉤問題,背後的軍事對抗和冷戰的意味也很濃。
美國的造船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佔據主導地位,但現在僅佔全球造船業的0.1%。目前這一行業由中國主導,約佔全球商船製造的75%到80%。
陳世民認為:「目前特朗普政府徵收的港口稅,很明顯有助於美國自己本身的造船業復甦。也有可能重整全世界目前的貨運海運秩序,來避免中共所形成的不公平壟斷。」
孫國祥指出,美國徵收中國船舶的港口費並非單一的經貿爭端,而是中美戰略競爭,這是典型的技術、冷戰與產業地緣戰的疊加。未來恐怕還會出現更多類似的政策。◇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