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繼續飆升,大陸的足金首飾價格也隨著不斷上漲,但是有珠寶商卻感到很迷茫——行業內卷嚴重,很多老闆感到特別難做。從業多年的珠寶商集體表示,金價上漲要佔用的資金更多,金飾行業的利潤卻一直在降低。有商戶表示,珠寶實體店正面臨生死考驗。
熱鬧的「金市」 迷茫的珠寶商
4月22日,金價繼續狂飆,COMEX黃金期貨早盤突破3477美元/盎司。
大象新聞報道,中國國內黃金珠寶品牌足金首飾的價格也隨之上漲,多家價格已超1060元(人民幣)/克。此時,距離4月16日周生生、老廟黃金等品牌足金飾品零售價首次突破千元/克大關剛過去一周。
然而,金價熱火朝天,珠寶行業卻未同步繁榮,可謂「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4月17日,河南鄭州市管城區某珠寶城內,店員遠比顧客多,顧客剛離開一個專櫃,迅即被另一個櫃枱的店員拉走。
一名珠寶行業人員說,「金價越高,我們的生意反而越難做。」「現在消費者更樂於買金條,而不是黃金飾品,加上電商、直播的衝擊,實體店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老王在一個珠寶城幹了十多年了,擁有好幾個櫃枱。今年,他正打算把自己租的櫃枱清理到只剩下一個,「不好幹啊,這個行業壓資金特別大,想把貨品種鋪滿,動輒幾百上千萬,現在金價上漲要佔用的資金更多。而現在,掙的都是毛毛雨,幹不好還得虧錢!」
在管城區多家珠寶城,黃金飾品都是對比當日金價的基礎上加個手工費。因為「內卷」,珠寶商還紛紛對手工費打折促銷,有新開的珠寶城甚至推出「消費抽獎送汽車」的促銷活動。
有珠寶商吐槽稱,「昨天剛賣了,沒及時買進,金價又漲了,還得高價繼續進貨。這到底算掙了還是賠了?」
億多國際珠寶交易中心總裁李治國表示,這段時間很多老闆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從業多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迷茫!」
「黃金的利潤一直在降低,批發毛利不足1%,零售毛利不足10%。但是現在整個行業的綜合成本都在10%以上。如今,黃金是個流量產品,也成了雞肋產品。」李治國說,當前行業必須要有一些高毛利的產品才能撐下去。
中原珠寶城董事長馬忠說,「今年,很多老闆會特別難做。」
馬忠回憶說,2005年時,他就做出了一千多平方米的珠寶展廳,在全國排名前列。而如今行業內卷嚴重,一兩千平的展廳非常常見。本土的其它大商超也對客戶進行了分流。丹尼斯大衛城的金店從原來的四五家增加到現在的30家。惠濟萬達2015年開業時只有3家金店,現在15家了。
珠寶行業正經歷「大洗牌」
「囤金條」「搶金潮」「金價突破」……從去年到今年,「金價」作為關鍵詞頻頻登上熱搜。很多人見面打招呼成了「你買了嗎?」「買吧,貴!不買,可能更貴!」
然而,搶金潮的背後,珠寶行業卻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大洗牌」。
一位從業者表示,「很多人會幹不下去,不止是個人、品牌,甚至珠寶城,一定會優勝劣汰。」
某珠寶品牌鄭州區域負責人表示,目前銀行、金店的金條投資者供不應求,而傳統珠寶品牌卻遭遇關店潮,有的珠寶城甚至「空鋪率攀升」。
伴隨著黃金的熱度,短短一年,鄭州新增珠寶商業體量超10萬㎡,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在河南管城十字商圈,一家珠寶城的金飾按照當日金價,每克再加價十幾元來賣,與它緊鄰的另一家就按照市場價來賣……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指出,「現在的珠寶城,就像十年前的百貨商場,千人一面,缺乏核心競爭力。」「再加上營銷內卷嚴重、價格戰成主流,部份商家甚至推出『零工費』促銷,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此外,信任危機也在蔓延。2024年珠寶行業投訴量增長40%,主要涉及「金包銀」「虛假宣傳」等問題。
商戶李先生表示,珠寶實體店正面臨生死考驗。一方面是高租金壓力,核心商圈店舖租金佔營收25%—30%,部份商戶「壓力山大」;同時,庫存積壓導致平均周轉天數達180天。資金轉不起來、資金鏈緊張,資金成本變高,加上專業銷售員流失嚴重,行業面臨「無人可賣」的尷尬。#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