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今日(26日)開考,題目圍繞1963年香港實施制水、中國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冷戰時期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發展、1978至1997年間香港自由貿易政策及基建發展如何加強大陸與香港的聯繫等。有考生表示,中國史題目涉及文化大革命「敏感」題目,擔心自己難以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所以不選擇作答該題。
卷一設有4條資料題,考生須回答全部題目。第1題問及考生1951年至1965年間香港的社會及經濟發展在多大程度上受中國大陸影響;第2題要考生討論五四運動對20世紀「中國蛻變」的重要性;第3題問及考生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巴黎和會解決了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問題;第4題問及1946年至1960年間冷戰發展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美蘇關係。
卷二設有7條題目,考生須回答其中2條。題目包括評估香港於1978至1997年間的自由貿易政策及基礎建設發展對加強中國大陸與香港聯繫的重要性;從經濟角度探討中國於1953至1978年間在發展社會主義上所作出的持續努力;評論「在加劇日本於1931至1941年間軍事擴張上,日本的國內狀況比國際形勢更為重要」;分析1930年代歐洲面對的政治、經濟和領土威脅,那些威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否得以解除。
亦有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79至1990年間冷戰的發展是由蘇聯所扮演的角色主導」;評估於1947至1991年間聯合國對以阿衝突所採取行動的成效;是否同意「外力是導致地區巨大變化的決定性因素」。
有考生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在卷二選擇回答有關日本軍國主義的題目,認為較有信心。他表示,中國史題目較為敏感,因為1953至1978年間涉及文化大革命等議題,擔心自己難以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稍有敏感內容便可能難以得分。
另一考生則認為,今年兩卷試題難度較深,涉及較冷門的歷史內容及特定年份。他舉例,卷二關於日本軍國主義的題目要求聚焦1931至1941年間的史實,增加了難度。他提到卷二問及中國社會主義,涉及文化大革命,但他並不擔心影響得分,認為只要依據教科書內容作答便可。@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