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巧遇駱賓王

有一次,宋之問到杭州靈隱寺遊覽,靈隱寺是佛教禪宗十大古剎之一,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景色幽靜。時值秋天,是夕寺內月光皎潔,松筠與泉石互映。宋之問見景生情,隨口吟了一句:

「嶺邊樹色含風冷,……」

誰知,任他苦苦思索也想不出合適的下一句,遂在寺內踱來踱去。此番情景,又被打坐的老僧看見了,老僧說:「要對下句有何難,何須如此辛苦?」宋之問一怔,就請其賜教,老僧脫口吟道:

「石上泉聲帶雨秋。」

宋之問一聽,知道遇到高人,便請教老僧,可否再續一聯?

老僧道:「首二句可念來。」宋之問念道: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老僧聽了,也不假思索,即隨口道:

「何不曰: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對句工整幽雅,令宋之問大為佩服。(據《西湖佳話》)

第二天,宋之問再去拜訪他時,就再也找不到了。原來這位老僧,就是隱居在這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

徐敬業領兵攻打武則天時,駱賓王參加此一行動,並寫了一篇著名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徐敬業兵敗之後,徐敬業與駱賓王都下落不明。將領們擔心漏掉兩個大頭目,回去無法交代,就在戰死的幾萬人中,找了兩個與他們面貌相似的人,報送朝廷交差了事。因此,後來雖然知道他們兩人都沒有死,也不敢派人來拘捕。(據《太平廣記》)

宋之問詩,獨步朝廷

有一次,武則天遊龍門,讓隨行的官員做詩,左史東方虯先做一詩,武則天賞他一件錦袍。宋之問吟詩後,武則天覺得更高一籌,就奪回錦袍給了宋之問。(據《譚賓錄》)

中宗時,曾下令文名譽滿天下的美人上官婉兒在綵樓上評詩,然後選出一篇最好的詩進呈御覽。上官婉兒領旨後,在綵樓上立起一面朱牌寫道:「奉詔評詩」。接著內侍將作好的詩呈上,由婉兒一一下評語,並且將沒入選的詩扔到樓下。

群臣仰望綵樓,見有詩文飄落下來,紛紛搶著看是不是自己的。沈佺期、宋之問相信自己的詩會中選,故而都紋風不動。沈佺期對宋之問說:「你我兩人向來不分高下,這次誰的中選,便以此定高下,以後就不必再爭了。」宋之問笑著答應了。

不一會兒,上官婉兒又擲下一首詩,撿起來一看是沈佺期的,詩後評語寫道:「看沈、宋二人的詩,功力悉敵,但沈詩最後兩句氣勢已竭,而宋詩奇峰突起,如禽鳥雄飛高舉,故而去彼取此。」群臣再看沈、宋兩人的詩,皆對仗工整、詞句華麗,確實難分軒輊,但沈詩的結尾是「微臣雕朽質,差睹豫章才。」宋詩的結尾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從結尾來看,宋詩確實略勝一籌,所以都服上官婉兒斷得公平。(據《隋唐演義》)

詩人絞盡腦汁所完成的作品,難就難在從頭到尾都不能有「氣勢已竭」的情況發生。像宋之問的詩寫到最後還能「奇峰突起」,就更不容易了。@*

上官婉兒畫像,出自 清 改琦繪,曹貞秀題, 《列女圖》。 (公有領域)
上官婉兒畫像,出自 清 改琦繪,曹貞秀題, 《列女圖》。 (公有領域)
#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