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於4月28日舉行,活動移師灣仔碼頭一間臨海餐廳。雖然規模不如以往,但整體氣氛仍見投入與堅持。在未獲官方資助的情況下自資舉辦,頒獎主題為「The Show Must Go On」,反映本地劇壇在資源有限下仍繼續創作的精神。
本屆頒獎禮由香港戲劇協會主辦,共頒發26個常設獎項。今年共有71齣劇目參與,由70位評審提名,最終21個劇團、29個製作、83位劇場工作者獲得提名,再由全體評審與團體會員代表投票選出得獎名單。由於場地座位有限,只邀請入圍者與代表出席,並設有網上直播。
風車草劇團的黑色喜劇《Di-Dar》成為大贏家,奪得七個獎項,包括「最佳製作」、「年度優秀製作」及多個演技獎項。主演梁祖堯與邵美君分別奪得「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喜劇/鬧劇組別),葛民輝獲「最佳男配角」。首次參與舞台劇創作的網絡音樂人晴天林則憑該劇奪得「最佳填詞」。
蘇玉華憑獨腳戲《完美證供》奪得「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組別),致辭時感謝導演兼丈夫潘燦良,並寄語業界繼續灌溉戲劇土壤。鄧偉傑則憑《六號病房》獲得「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組別),感謝家人支持,希望劇壇能持續發展。
劇協已連續兩年未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康文署資助,今年繼續透過販售紀念品籌募經費,並由業界義務協助籌辦。會長馮祿德在開場致辭時說:「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搞出來,只要精神不死,外在環境都是次要的。」他指「The Show Must Go On」既是自我勉勵,也反映市民在困難中堅持的態度。
自2023年起,劇協先後失去康文署場地和藝發局認受名單資格,申請資助受阻。馮祿德表示:「今年繼續無資助,我哋就自己搞。唔搞,劇壇就冇氣。」
頒獎禮由協會自資舉辦,義工協助司儀、設計及攝影,劇場工作者主動參與。場地由餐廳提供,部份服裝與音響來自借用或眾籌,整體安排雖然簡約,但順利完成。
今年首度設立音樂劇組別的演技及編舞獎項,反映行業逐步多元化。其他獲選為年度優秀製作的作品包括《三四郎》、《完美證供》、《天真與世故之歌》、《惡之華》與《醫‧道》。
不過,除了資助被撤,藝發局近日亦將該獎項剔出「具認受性藝術比賽及獎項」名單,影響得獎者登記為藝術選民。劇協表示失望,仍希望與當局恢復合作。
頒獎禮最後,《Di-Dar》奪得「最佳製作」大獎。梁祖堯代表領獎時表示:「創作喜劇唔容易,但只要大家支持,我哋就會繼續講應該講嘅故事。」台下反應熱烈。
頒獎儀式簡潔,不少得獎者感謝台前幕後與同行。有演員在台上表示:「我哋做戲,唔係為咗得獎,而係想講好個故事。而家,連有無機會講故事都係問題。」
馮祿德認為,舞台劇獎不只是頒獎儀式,更是讓劇場人見面與提振士氣的機會。他說:「只要大家仲睇重個獎,我哋就要繼續搞,搞到搞唔到為止。」
馮祿德是資深劇場人,曾任演員、編劇、導演,現為戲劇協會會長,近年亦為業界發聲。他表示:「我唔諗住喊口號,我哋只係做返應該做嘅嘢。」
對於外界關注的文化審查問題,馮祿德不諱言與當局關係緊張,但仍保持溝通空間:「我哋任何時候都願意同佢哋傾返。唔需要特別對待,但唔好當我哋係冇價值。」@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