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鳥會舉辦的「香港觀鳥比賽暨籌款活動2025」於上周末(2025年4月26及27日)舉行。今年比賽吸引逾百人報名參與,共錄得179種雀鳥,包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全球極度瀕危級別的黃胸鵐、全球瀕危級別的黑臉琵鷺和小青腳鷸等罕見雀鳥,更錄得本港稀少貓頭鷹物種褐林鴞的新地點記錄。

比賽兩個組別「港鐵中學生組」及「公開挑戰組」吸引逾百人報名參與。公開挑戰組須在24小時內日夜走訪全港不同地方,務求記錄最多鳥種,比賽時間橫跨周六至日(26至27日)。10隊參賽隊伍共記錄到179種雀鳥,佔全港雀鳥記錄逾三成,其中不乏具國際保育級別的鳥種,包括全球瀕危黑臉琵鷺、小青腳鷸、全球易危彎嘴濱鷸等罕有雀鳥。

今次比賽錄到本港稀少的貓頭鷹褐林鴞和褐漁鴞,當中該褐林鴞是發現地點的首個記錄。香港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解釋,由於貓頭鷹生性隱蔽難見,因此參賽者提交的記錄尤其珍貴,有助累積香港夜行性雀鳥數據庫,對制定保育工作有重要貢獻。她補充,近年香港的自然環境面臨城市發展、光污染等威脅,雀鳥作為重要的環境指標,其分布變化有助了解環境狀況和生境變化。

褐林鴞資料圖片。(JamesKwok)
褐林鴞資料圖片。(JamesKwok)

賽事亦錄得超過20隻戴有腳旗的雀鳥,包括黑臉琵鷺、反嘴鷸、中杓鷸、紅腳鷸等,有助了解這些雀鳥的遷徙習性。透過辨識腳旗編號,全球鳥類研究員可追蹤個體鳥類的遷徙路徑、停留時間及棲息地選擇,從而制定更精準的跨國保育策略。

由香港大學學生組成的冠軍隊伍分享指,在24小時內只睡了3小時,為求熬夜走訪遍布新界區的觀鳥地點,包括米埔自然保護區、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馬草壟、大埔滘等地。隊伍最難忘是傍晚時分發現本港稀少的褐漁鴞。

「港鐵中學組」的比賽於周六(26日)舉行。(香港觀鳥會提供)
「港鐵中學組」的比賽於周六(26日)舉行。(香港觀鳥會提供)

至於「港鐵中學組」的比賽於周六(26日)舉行,學生們須於4小時內到訪塱原和雷公田,以記錄最多的雀鳥物種。「港鐵中學組」的冠軍隊伍共69種雀鳥,更於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記錄到全球極度瀕危黃胸鵐(俗稱「禾花雀」)。

冠軍隊伍成員、就讀中一的葉同學分享,他們是全員首次觀賞到鮮豔奪目、披繁殖羽的黃胸鵐,心情十分驚喜和激動。全球極度瀕危黃胸鵐因過度捕獵及棲息地減少而數量急跌,塱原的稻米田成為牠們遷徙到港的其中一個重要補給站。

「港鐵中學組」的「最佳雀鳥記錄」獎項,則由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楊同學的隊伍奪得,他的隊伍在雷公田錄得本港不常見過境遷徙鳥「灰紋鶲」。楊同學由小學四年級開始觀鳥,他表示觀鳥是紓解壓力的重要方式,「觀鳥時將考試壓力和煩惱都拋諸腦後」。

香港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表示,比賽特別重視學界參與,希望讓一眾觀鳥新手和莘莘學子感受觀鳥樂趣,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傳承保育理念給年輕一代。

香港觀鳥會自2002年起首次舉辦觀鳥比賽,旨在推廣觀鳥活動及籌募善款,活動所籌集的善款將支持香港觀鳥會保護野生鳥類及其棲息地。今年比賽共設有5個獎項,包括冠亞季軍、最佳雀鳥紀錄及最高籌款額隊伍,記錄得最多物種的隊伍為之勝利。

是次比賽是本港首個透過公民科學平台「eBird」收集鳥類記錄的大型觀鳥活動,記錄上傳後將開放予全球保育工作者使用,成為保育研究的有力數據。@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