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喜歡買書的已婚男士,都應該讓太太看看以下新聞:日本千葉縣銚子市圓福寺住持平幡照正,前陣子整理寺廟書庫,意外發現九冊祖父遺留的古書《韓昌黎集》(韓昌黎即韓愈), 經專家鑑定後,才發現這是中國宋朝的珍品,估價三億日圓(大約一千六百萬港元)。

為什麼這樣昂貴呢?其實明、清以來,中國藏書家均對宋版書情有獨鍾,因為宋朝的書出名品質上乘,雕鐫摹印一絲不苟,紙潤似玉,墨光如漆,字體有顏、柳筆意,令人讀來心曠神怡。明人高濂形容宋本「紙堅刻軟,字畫如寫⋯⋯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

宋版《韓昌黎集》,尤以蜀刊本為最佳,因為這是韓愈後裔韓醇依家傳版本校訂。乾隆皇當年看過,稱它「字畫精好,紙墨細潤,天祿琳琅所貯韓集,當以是本為第一」。所謂「天祿琳琅」,即清朝皇室內府藏書,全部都是善本。日本那套三億日圓的韓愈集,不知道是哪個版本呢?

宋版書已夠珍貴了,而宋版書之中最珍貴也最傳奇的一套書,應該就是趙孟頫家藏的《兩漢書》(《漢書》和《後漢書》)。明人王世貞為了購得這套書,自言「余失一莊而得之」,即是用一座莊園換回來,等於今天用豪宅作代價。王世貞死後,《兩漢書》輾轉賣給一個徽州富人,明末清初文壇領袖錢謙益又花了一千二百金,從富人手中買過來。

錢謙益珍藏此書二十多年後,因為搞地產建築(興建絳雲樓)而床頭金盡,為了繼續起樓,只好把《兩漢書》賣給舊情敵謝三賓(錢、謝曾為了名妓柳如是而爭風吃醋),還要減價二百金,蝕到入肉。跟《兩漢書》「分手」時,錢謙益寫了一篇蕩氣迴腸的〈跋前後漢書〉,說:「此書去我之日,殊難為懷。李後主去國,聽教坊雜曲『揮淚對宮娥』一段,淒涼景色,約略相似。」

謝三賓之後,此書在順治十五年再度易主,落到錢謙益友人張縉彥手中。其後不知經歷多少人間變幻,乾隆年間終於流入皇室內府,乾隆更譽之為「宋本之冠」。這樣的一套書,價值可能是日本《韓昌黎集》十倍。可惜1797年(嘉慶二年)乾清宮一場失火,禍延珍藏善本書的昭仁殿,從此,「天祿琳琅」所有藏書,包括韓醇校訂的蜀本韓集、宋版最珍貴的趙孟頫家藏《兩漢書》,全都化為灰燼。這場窮奢極侈的火,不知道一下子燒掉多少座「豪宅」。

三億日圓,已可以買一間很好的房子了,在台灣更是豪宅價。只是不知道今時今日,還有沒有人願意用一座別墅換一套書?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這套《韓昌黎集》沒有流傳東瀛,在中國即使不遭祝融之災,也捱不過文革之禍。希望沒有人會喊「都是王敏德,全都是王敏德」吧。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