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成記/大紀元)
(健康養成記/大紀元)

火燒心、胃酸逆流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若未妥善處理,長期可能導致食道狹窄,甚至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本文將提供胃食道逆流急救法,以及講解如何透過改善日常習慣,緩解與預防胃食道逆流。

食物經食道進入胃部時,需要通過下食道括約肌,也叫賁門。正常情況下,賁門會在食物通過時打開,隨後緊閉,防止胃部內容物逆流。但若賁門鬆弛無力,胃酸及食物便容易倒流至食道,形成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急救法

台灣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西醫認為胃食道逆流是由於賁門括約肌功能異常,而從中醫角度來看則是由於氣逆,導致食物流動方向錯亂,造成胃內物質往上衝。賴睿昕推薦瑜伽、太極、氣功等運動,透過調暢體內的氣,來改善全身機能,氣順能幫助腸胃道正常運作。

賴睿昕建議,一旦遇到緊急狀況,發生難忍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可以透過以下兩招來緩解:

1.吃蘇打餅乾

胃食道逆流症狀出現時,應避免空腹,但不宜喝流質的東西,最好食用小量的固體食物如蘇打餅乾,有助於緩解症狀。

2.穴位按摩

賴睿昕表示,內關穴與心肺相對應,按壓內關穴可以幫助緩解火燒心的症狀。按壓胃經上的足三里穴,也有助改善症狀。此外,刺激肝經上的太衝穴,可以透過調理情緒來幫助改善腸胃問題。

(健康1+1/大紀元)
(健康1+1/大紀元)

(健康1+1/大紀元)
(健康1+1/大紀元)

(健康1+1/大紀元)
(健康1+1/大紀元)

胃食道逆流風險因素

賴睿昕表示,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包括以下方面:

1.發炎:發炎會導致賁門括約肌收縮功能異常。

2.老化:肌肉彈性退化,令括約肌鬆弛,無法緊閉。

3.反覆嘔吐:常見於心因性厭食者,頻繁催吐導致賁門括約肌鬆弛。

4.暴飲暴食:突然大量進食,令腹內壓力增加,使胃內物質更容易逆流而上。

5.三餐不規律:不在固定的時段進食,令生理時鐘混亂,腸胃未能準備好做消化工作。

6.情緒不佳:中醫認為「肝木剋脾土」,肝與情緒調節有關,情緒不佳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氣逆,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

由於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可能性很多樣,賴睿昕提醒,如果只是使用制酸劑,雖然能暫時抑制胃酸,減少逆流發生,但也可能妨礙正常消化,反而加重腸胃負擔。

特別對於個性急躁、用餐節奏緊張的人,通常伴隨不良飲食習慣,容易成為胃食道逆流的高風險族群。因此,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才是治本之道。

飲食五禁忌

賴睿昕建議,要減少胃食道逆流,應儘量避免下面五種飲食:

1.酸辣刺激物:過度酸辣的食物,容易刺激腸胃黏膜,導致發炎,加重胃食道逆流症狀。

2.高油脂食物:高油脂會延緩胃排空,讓食物在胃內長時間滯留、發酵,增加腹腔內壓力,引發胃食道逆流。

3.甜食:甜食在體內發酵,也會促使胃酸分泌增加。

4.吸煙:尼古丁會刺激胃酸過度分泌。

5.吃喝混一起:水份會使胃快速膨脹,令腹壓升高,建議固體與液體分開食用,若一起進食應細嚼慢嚥。

賴睿昕形容,腸胃就像單行道,下面通暢上面才不會堵。賴睿昕建議,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應少吃容易脹氣的食物,例如糯米製品,包括粽子、湯圓等,可以多吃一些含酵素的食物如乳酪,幫助腸胃蠕動。@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