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美國的貿易戰僵持不下,中國外貿企業面臨嚴峻挑戰之際,一直高調反美的中共突然宣布將與美方舉行會談,並在此敏感時刻祭出降準減息的貨幣寬鬆政策,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一系列動作,是否暗示中國經濟已到至暗時刻?

分析:中國經濟差到已無法掩蓋的程度

5月6日,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預告,該辦於5月7日上午9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共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負責人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共央行行長潘功勝在5月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同時宣布降準減息,將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從目前的1.5%下調到1.4%,同時下調住房公積金利率0.25個百分點。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認為,此舉是在最新財新PMI數據遠遜預期,以及官方數據也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做出的,即使是官方已經摻水的數字,都已經掩蓋不了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5月6日公布的4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50.7,低於3月1.2個百分點,在擴張區間降至七個月來最低。

而4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走低0.8個百分點至50.4,為2月來最低。兩大行業景氣度雙降,當月綜合PMI產出指數下滑0.7個百分點至51.1,顯示國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步伐放緩。

中共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製造業、服務業PMI分別下降1.5個、0.2個百分點至49.0、50.1,前者時隔兩個月重新跌回收縮區間;當月綜合產出指數錄得50.2,走低1.2個百分點。

企業信心因關稅擾動受到較大打擊,4月經營預期指數在擴張區間明顯下降。

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關稅,並取消小額包裹免稅門檻的背景下,單純的貨幣寬鬆政策對提振外貿的直接效果或有限。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或能緩解部份企業的資金壓力,減息則有助於降低融資成本,但能否真正扭轉外貿訂單驟停和停工潮,仍有待觀察。

對於國內經濟而言,減息能否有效刺激投資和消費也存在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目前還面臨房地產危機、消費疲弱等多重挑戰。此外,在企業信心因關稅擾動而受到嚴重打擊的情況下,僅靠貨幣政策恐難以從根本上扭轉預期。

中共口頭強硬後 宣布將與美方會談

5月7日早,中共外交部發布消息,中共副總理何立峰將於5月9日-12日訪問瑞士,期間何立峰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

中共選擇在與美國舉行關鍵經貿會談前宣布降準減息,其意圖引發外界多方猜測。這或許是北京試圖向美方釋放願意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訊號,以換取貿易上的緩和;但也可能反映出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迫使中共不得不採取減息降準來穩定市場和預期。

李林一指出,中共此前一直對美展現強硬姿態,如今卻派出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舉行會談,並配合降準減息等措施,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經濟的困境已相當嚴重。但他認為,這種「救火」式的措施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他說,「只能在短期內維持一下。過一段時間,中國經濟慘狀只會加深。」

本周官方還將發布4月的進出口數據,預計將進一步揭示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具體衝擊。李林一說,估計該數據會更慘。

而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的會談結果,以及後續中共是否會出台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都將是觀察中國經濟走向的重要窗口。

早前,中共央行曾承諾在適當的時候調整貨幣政策,以支持面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經濟。去年,中共兩次下調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以提振陷入困境的經濟。

今年,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提高了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給深陷通貨緊縮和消費疲弱的中國經濟帶來壓力,但中共央行今年仍未減息。

中共官媒今年3月15日曾報道,中國應該選擇正確的時機和力度來放鬆貨幣政策,外界認為,這釋放了中共今年可能不會在短期內採取進一步的寬鬆政策的訊號。#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