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勞權監察今日(8日)發表《2024年香港勞工狀況》報告,指出香港年青勞動力流失嚴重,相反年長勞動力卻大幅增長,並批評輸入人才和擴大引入外勞未能對症下藥,擔憂未來勞動市場恐將持續受壓。 

報告指,經歷疫情及嚴厲的「清零」政策,加上復甦步伐緩慢,香港經濟未見起色,私人消費疲弱為拖慢經濟的主因之一,包括2024年零售銷售按年下跌9.0%、餐飲收益則按年下跌2.5%。

同時,香港勞動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呈持續下滑趨勢,2024年第四季的勞動人口較2019年減少逾17.8萬人(約4.8%),就業人數更減少18.5萬人(約5.2%)。

報告指出,年輕勞動力的流失尤其嚴重。根據港府統計處數據,自2018年底至2024年底,香港整體勞動人口出現明顯萎縮,當中以年輕年齡組別(20-29歲)跌幅最大。20至24歲組別的勞動人口減少了84,000人(35.4%),而25至29歲組別亦減少了79,000人(19.7%),合共163,000人 。

報告認為,受社會政治環境惡化影響,年輕一代面對前景黯淡、政治自由受限及就業發展空間有限,加速「用腳投票」,選擇移民或轉往海外升學就業。

但65歲或以上長者的勞動人口在同期增加了85,000人(59.3%),香港勞權監察認為這反映不少長者在生活壓力下延遲退休,或需重返職場補貼生計,凸顯出香港退休保障制度的不足。 

雖然政府推出多項吸引人才計劃,但成效存疑。報告指部份「專才」未必有香港所需的高端技術或專業能力,更有「專才」以香港作為海外居留的跳板。此外,不少中層或初級職位被輸入人才取代,反而壓縮本地勞工的上流空間,構成更大就業競爭。 

報告亦提到政府大幅引入外勞,截至2025年1月底,3個行業計劃(院舍、建築及運輸)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分別批准輸入23,800名及47,474名外地勞工,較計劃實施前大幅飈升23倍。

報告指,新計劃明顯削弱監管,導致濫用及剝削事件頻生,多個行業出現薪金受壓、失業及就業不足等問題。大量外勞湧入更令某些行業內出現排斥或取代本地勞工狀況。報告直言擴大輸入外勞計劃令社會廣泛不滿,反映特區施政失誤。

報告指出,在《港區國安法》推出後,隨著港府不斷打壓言論自由及公民結社空間,已有累計247個工會解散,其中2024年有30個工會取消註冊,隨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完成解散程序,全港工會會員人數亦預料將由2019年的93.4萬跌至78.5萬,減幅近六分之一。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批評:「近年香港大量人口外流,源於威權主義管治觸發社會信心危機。但特區政府卻一直採取舵鳥政策,不單未有改弦易轍,反而變本加厲,在原有國安法之上強行實施廿三條立法,有如在流血未止的病人身上插上尖刀。」 

他續指現時香港勞工市場呈現兩極化趨勢,即年輕人大量流失及年長勞動力卻大幅增長,反映政府過去幾年推出的各類輸入人才計劃是藥石亂投、本未倒置,無助挽回劣勢。 

他說:「更令人憂慮的是,隨著香港經濟走下坡,失業問題進一步惡化,這些混亂失衡的人力政策,正在激化民怨和社會矛盾,猶如在社會埋下了計時炸彈。」 @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