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多倫多的老友阿Paul今早傳來一則新聞,冷不防說我比他「幸福」多了——仔細一看,才知道他指的是近日公布的2025年「幸福城市指數(Happy City Index)」。多倫多排名第160位,比我現居的城市低了不少。

這個排行榜由英國智庫「生活品質研究所」(Institute for Quality of Life)發布,亞洲城市中以新加坡排最高(全球第三),接着是首爾(第六)和台北(第八)。Paul傳來的新聞來自《星島日報》,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至於中國有8個城市榜上有名,當中排在最前的是北京(第54),惟獨缺香港。而台灣地區則同樣有8個城市在列,台北遙遙領先排在第8位。」

不知道是有心抑或無意,《星島》其實少報了一個「台灣地區」城市——台灣上榜的城市不是8個,而是9個,除了台北,還有新竹、彰化、高雄、台中、桃園、台南、嘉義及基隆,比中国多1個。

究竟「Happy City Index」是如何衡量一個城市的幸福度呢?據智庫所說,他們評估一個城市的 82 項指標,涵蓋6大範疇,包括「公民」、「治理」、「環境」、「經濟」、「健康」和「交通」。按照這套標準,中国大陸也有8個城市上榜,排名最高是北京(第54位),最低是昆明(第190位)。

至於昔日耀眼的「東方之珠」,為什麼現在卻不見蹤影,連昆明也比不上呢?理由當然有很多,我覺得最明顯是「治理(governance)」水平的大幅滑落。所謂「治理」,是指政策制定者的視野和能力,也指公民參與城市決策的程度和形式。治理完善的城市,必能吸納不同社群的意見,而政府決策亦會盡力開誠布公。

但你看看特區政府近日通過「国安附屬條例」的過程,一味快刀斬亂麻,「先訂立,後審議」,立法會也僅僅花5小時走過場,就完成所謂的審議。這樣的「治理」手段,有可能令市民覺得「幸福」嗎?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指數」都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不需要太認真看待。但近幾年我遇到仍然住在香港的朋友,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說:「一離開香港,心情就特別舒暢,感覺周圍的氣氛都大不一樣!」

有人告訴我,現在跟朋友在香港外出吃飯,說話都不敢太大聲,擔心隔牆有耳,一不小心說錯話就會惹來麻煩。這種情況有多普遍?我不得而知。但或許可以解釋香港餐飲業生意為何江河日下。

世上哪裏有真正幸福的城市呢?大概因人而異,也隨評核標準而變。不過《詩經》有幾句話,我覺得已點出了世上各處「樂土」的最大公因數: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譯成大白話就是:「大鼠大鼠,不要再吃我的黍子了!多年來,我一直供養你,而你卻不肯看顧我。我將要離開了,前往那快樂之地。到了那個樂土,便找到我的歸宿了。」

不需要搞出82項指標那麼錯綜複雜,一個地方只要沒有剝削、欺壓人民的政權,就已經是「樂土」了。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