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看圖定位
相信大眾接觸智慧鏡頭已經有一段時間,兩大手機作業平台皆提供相關功能。只利用鏡頭對着一件物件,或開啟圖片後啟動,功能便會尋找這件物件或圖畫,然後給予相關連結。由於大量用家使用,加上互動改良,準確度頗高。各大網購平台軟件均提供拍照找尋商品功能。某些高端手機已經內置AI協助用戶將圖片分類。近日OpenAI的兩款人工智能推理模型o3及o4-mini,可針對圖像作出思考,分析相片的背景及蛛絲馬跡,並嘗試推斷相片拍攝時的位置。這個功能引發熱潮,用家紛紛上傳各種照片,要求AI推斷拍攝位置。經用家測試,得到一些基本結論。如果相片檔案保留定位元數據,AI可以準確取得位置。若相片背景有清晰地標,成功率亦極高。背景有足夠戶外城市環境及設施,成功率亦甚高。室內環境一般成功率相對較低,因為數據不足,但AI仍提供位置推論及考量因素,將可能範圍收窄。某用家身處某島嶼度假屋拍照測試,AI未能直接準確定位,但成功推斷身處的島嶼。AI模型透過與用家不斷互動,收集資訊學習,不久將來,不論你身在何處,只要被拍到照片,都有可能被定位。如此看來這個功能不再是遊戲,而是一個極強大的工具,帶來實際應用的同時,大眾必須同時考慮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威脅。
AI變成起底工具
今天拍照是零成本,手機用家大量製造影像資料,解像度極高。用家可能未有為意,部份手機預設將定位及時間資料保留於相片的元數據。不少人習慣利用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分享照片,甚至加上各種描述,對方有意無意將相片下載至其手機內存。有些即時通訊軟件更不提供端對端加密,例如WeChat,所有資料經伺服器審查分析及記錄。不少人大量安裝軟件,卻沒有審慎控制權限,軟件取得閱讀圖片庫的權利。很多軟件合約以改善服務為名取用用戶照片資料。亦有人將照片備份雲端但沒有留意服務提供者可讀取資料。不少用家將照片上傳AI修改,卻沒有留意私隱政策,照片可被永久保留及用作訓練AI。一旦資料不在你手,你無法控制對方如何處理,你亦不會知道對方裝置是否安全。日積月累,包含位置的影像資料大量生產,四處擴散,以各種方式逐步落入AI模型,製成大型室外內定位庫。個人位置屬於敏感資料。一旦被系統收集及分析,可輕易得出個人行為習慣、關係網絡、社會階層、工作性質,並可準確推斷個人喜好、信仰及價值觀。這些資料一旦被不當利用或洩漏,可被用作監控、針對性行騙、威脅人身安全及政治迫害。提供該功能的AI可變成「起底」工具。極權廣泛控制民眾資訊,一旦將數據集中製成影像位置資料庫,後果大眾可以想像。
減少生產 小心分享
面對影像資訊被AI「起底」的威脅,在你能控制的範圍內請留意下列各點。其一,大幅減少生產,請改變現有習慣,方便及沒有成本不應是拍照的原因,拍照前請考慮是否有必要。其二,小心生產,因應個人情況,考慮照片內含的位置、人物及時間資料的敏感性。請檢查手機拍照軟件設定,停止將衛星定位資料加載於照片元數據中。其三,穩妥儲存。請將照片放在私隱或上鎖檔案夾。嚴格限制軟件取得相片存取權。雲端備份必須確保供應商沒有解密鎖匙。請檢查現有相簿將敏感相片轉移,不需要的刪除。其四,審慎分享。正如上述,資料一旦傳給第三方或被第三方收集,你不再有控制權。分享照片行為可免則免,即時通訊軟件請使用Signal並設定看完銷毁,網上社交媒體嚴格限制讀取你照片的第三方。若有需要請先將照片處理,包括剪裁、背景模糊化、降低像素等。必要時可考慮其它傳送途徑。例如類似Google Drive,並以指定查看者、限制下載及限制連結分享。但這個辦法並非百分百,因為對方仍可以螢幕擷取或螢幕拍照,但可降低對方處理不善的風險。其五,管好手機,將安裝軟件減至最少,並嚴格控制軟件權限,可減低私隱資訊外流。最後,使用AI處理照片,請參考其私隱政策。使用一些沒有記憶不使用你數據訓練的模型,不要使用任何受極權國家支配的AI。
數碼世界聯動既深且廣,個人無法獨善其身,你的朋友家人就可能拿起手機不斷「卡擦」四處傳送。太多人利用這個弱項作為切入點取得他人資訊。所以除了自己做足功夫,還要協助宣傳,越多人意識到風險及威脅,才能將威脅逐步降低。◇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