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被還押超過一千日的前支聯會副主席、大律師鄒幸彤早前就懲教署拒絕她閱讀4本書籍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審視懲教署在監獄中施行的資訊審查是否符合《基本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最近她撤回申請,並透露特首李家超就此發出「證明書」認定相關書籍涉及「國安」問題。其中一本涉事書籍《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其官方線上書店搜尋時已沒有發現,但在出版社網站仍有該書的介紹。
4本書籍分別為《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香港記者協會出版的《人民不會忘記:八九民運實錄》、香港作家陳慧的《弟弟》及《敲鐘者言:朱耀明牧師回憶錄》。其中《弟弟》由台灣木馬文化出版,贏得「2023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敲鐘者言》由台灣左岸文化出版。
《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2011年出版,2023年5月被公共圖書館下架。李家超當時回應稱,公共圖書館的書本不能違反任何本港法例、不能散播不符香港公共利益的訊息,但市民仍可以在私人書店購買被公共圖書館下架的書籍。
本報記者到牛津大學出版社線上書店搜尋《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無法找到該書籍,不過在出版社網站可以找到該書的介紹。《明報》曾向該出版社查詢該書是否售罄及是否計劃再版,出版社8日回覆稱會定期更新產品目錄,無法提供個別書籍的庫存信息供參考。
上月,鄒幸彤的Patreon帳號發文透露,其司法覆核申請去年排期今年4月聆訊,但律政司去年11月去信特首辦,要求根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發出「行政長官證明書」,以認定有關書籍「涉及國家安全」。李家超隨即發出證明書,聲明上述4本書會引致「危害國家安全」的風險。
根據《國安法》第47條及《條例》第115條,法院須「絕對遵從」特首對國安事宜的判定,無權審查或推翻該認定。這意味著只要特首稱涉「國安」,法庭便不能再作獨立判斷,亦無法裁定懲教署行為是否合法或合比例。
鄒幸彤稱,面對行政部門「先定性、後證明」的武斷做法,加上國安條文對司法權的實質架空,她意識到即使法庭受理,其勝訴機會亦極低。更現實的是,律政司堅拒豁免訟費,若敗訴她將面臨沉重的費用負擔,最終決定撤回司法覆核。
鄒亦批評政府利用《國安法》與《條例》賦予的行政認定權力,干預原本應由法院獨立審理的法律爭議,等同「用政治遮蔽法律」、「法治淪為黑箱行政的掩飾」。她警告,這類以「涉國安」為由的禁書機制,正逐步制度化、常態化,擔憂未來更多書籍、思想與記憶將被行政程序默默抹除。@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