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心臟衰竭,很多人認為是心臟快不行了,快沒救了!其實,走路喘、咳嗽、下肢水腫等症狀,可能已是心臟衰竭的警訊。中醫在治療心臟衰竭上有一定的優勢。

甚麼是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是指任何原因使得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導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來供給身體五臟六腑所需,因而導致身體的不適。要了解心臟衰竭時會出現哪些症狀?我們首先要對心臟的構造做一些了解。

一、心臟血液如何循環?

人體的血液在肺部透過呼吸作用,使血液充滿了氧氣,回到左心房、左心室。再由左心室的收縮將含氧血透過動脈輸送到全身。

含氧血在各臟腑和肢體做完氣體交換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透過靜脈從身體各處回到右心房、右心室,再由右心室打出缺氧血到肺臟做氣體交換,如此完成一個血液循環。

心臟血液循環方向示意圖。(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心臟血液循環方向示意圖。(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二、心臟衰竭發生的原因

心臟衰竭分為左心衰竭跟右心衰竭:

(一)左心衰竭發生原因:

血液停滯在左心房和肺靜脈,使得左心室負荷過大,導致左心室肥大,出現左心衰竭和肺積水。

左心衰竭四症狀。(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左心衰竭四症狀。(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左心衰竭四症狀:

  1. 患者常常會咳嗽、喘息,尤其躺下去睡覺會很喘,半夜會覺得呼吸困難,需要坐起來,無法好好躺著睡覺,會有溺水的窒息感。
  2. 由於腦部缺氧容易引起心情煩躁不安、注意力降低和暴躁、易怒。
  3. 全身倦怠無力。
  4. 四肢冰冷,指甲床呈現藍紫色。

(二)右心衰竭發生原因:

從左心打出去流至全身的血液難以回流至右心房、右心室,血液淤積在下肢、腹部,造成下列情況。

右心衰竭四症狀。(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右心衰竭四症狀。(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右心衰竭四症狀:

  1. 腿部、腳踝腫脹或充血。
  2. 胃腸道和肝臟等腹部腫脹(腹水)
  3. 吃不下飯、噁心。
  4. 夜間頻尿量多。

(三)共同症狀:

不管是左心或右心衰竭,都會有心悸、心律不整現象。

心臟衰竭的死亡率

醫學統計指出,心臟衰竭五年存活率約為57%,十年存活率約為35%。

心臟衰竭常見原因

在西醫看來,心臟衰竭常見的原因可分成心臟相關疾病非心臟疾病兩類。

心臟衰竭西醫常見原因。(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心臟衰竭西醫常見原因。(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1)心臟相關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律不整、心肌相關疾病等。

(2)非心臟疾病引起: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肥胖、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病毒感染、嚴重的肺部疾病、酒精或藥物濫用等。

中醫對心衰的認識

一、病因

心臟衰竭中醫病因。(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心臟衰竭中醫病因。(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1)外邪犯心

風寒濕熱等外邪,由外入侵,傷到心臟,導致心臟無力,血管阻塞。例如COVID-19病毒傷到心臟,即是此類。

(2)心臟本身的疾病

如心肌缺損,心肌梗塞。

(3)其他臟腑影響到心臟

肺病及心:咳喘日久,肺氣壅塞,導致心氣虧損,心臟無力。

脾病及心:飲食失調,勞累過度,導致脾胃受損,氣血化生不足,導致心衰無力。

肝病及心:肝病影響氣血運行,導致心臟血脈瘀滯,心臟鼓動無力。

腎病及心:腎是先天之本,稟賦不足,久病傷腎,元陰元陽虛衰,心臟失去濡養和溫煦,鼓動無力。

(4)其他

勞倦太過,情志刺激,妊娠分娩,食鹽過多,輸液或輸血過多、過快,服藥不當(如高血壓藥、抗生素)等,也可導致心衰發作或加重。

二、病機

本病以心氣(陽)虛損為基礎,病理性質以虛為主,常多虛中夾實。虛為氣血陰陽虧虛,以心氣不足為主,重者陽氣虧耗,乃至陽虛欲脫。實為血瘀、水飲為患,害及五臟。

心臟衰竭中醫病機。(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心臟衰竭中醫病機。(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三、治則

治本重在溫陽益氣,佐以滋陰養血;治標重在活血化瘀,配合健脾利水化飲。

心臟衰竭中醫治療原則。(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心臟衰竭中醫治療原則。(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四、方藥參考解說

在中醫治療心臟衰竭的眾多方劑中,「補心湯」是一款臨床常用且效果顯著的處方。該藥方以其平穩、安全的特性見長,適合長期服用。經半月至一個月的調理,患者通常可感覺心臟負擔減輕、食慾改善,並且下肢水腫逐漸消退,整體身體狀態顯著提升。補心湯因此成為中醫治療心衰的一項可靠選擇。

補心湯

【出處】 出自《備急千金要方》

【功效與作用】 定志下氣。主奄奄忽忽,朝瘥暮劇,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陰陽氣衰,脾胃不磨,不欲聞人聲。
(譯文:
調整心志以平靜氣息。主治病人精神恍惚,昏昏沉沉,早上症狀稍微減輕,晚上卻更加嚴重,內心驚恐不安,情緒忐忑,胸口感到脹悶,飲食難以下嚥。由於陰陽之氣虛弱,脾胃功能失調,甚至連人聲都不想聽見。)

【說明】補心湯乃心肺脾同治之方,對於心衰的治療較為全面且平穩。

【處方】 人蔘、茯苓、遠志、甘草、枳實、當歸、龍齒、桔梗各三兩,半夏、桂心各五兩,北芪四兩,茯神二兩,生薑六兩,大棗二十枚。

【煎服法】上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2,400毫升)先煮粳米五合(100毫升),令熟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800毫升),分服八合(160毫升),日三夜二。

(譯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切碎,用2,400毫升的水先煮100毫升的粳米,煮至熟後去掉米渣,然後加入藥材,繼續煮至剩下800毫升藥汁。將藥汁分成每次160毫升,白天服用三次,晚上再服用兩次。)

為何要分多次服用?

 (一)患者胃口不佳

心臟衰竭患者常因胃口不佳而難以一次性攝取足夠的藥膳,因此建議採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進食。心臟衰竭通常伴隨心悸、胸悶、食慾下降等症狀,且這些症狀可能在傍晚加重,需特別注意。

 (二)更溫和持久、減少副作用

針對心臟衰竭的治療,強調心、肺、脾同治,以平穩代謝心臟與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肺部積水。相比於僅依靠利尿治療緩解積水,這種方法更加溫和持久,並可有效增強心臟與脾胃的功能,減少副作用。

現代藥學研究也發現,人參、茯苓、北芪等中藥具有治療慢性心臟衰竭的作用。

透過中醫調理,心臟衰竭患者可逐步恢復健康,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心臟衰竭如何預防和護理?

日常護心八黃金建議。(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日常護心八黃金建議。(醫道心傳製作組製圖)

  1. 嚴格控制水份:嚴格控制飲食中的水份,每日飲水量根據心衰狀況做適當調整,不要因為擔心水腫而不喝水。
  2. 嚴格控制鹽份:控制飲食中的鹽份,每日鹽份攝取應少於5公克(一般健康成人每日攝取鹽份6公克),但不能不吃鹽。
  3. 監測身體數值:每天量體重、血壓與排尿量。
  4. 多做和緩的運動:如擴胸、慢走、伸展筋骨等運動,有助增加心肺功能(建議可做「心臟最喜歡的五個運動」)。
  5. 穩定情緒: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大情緒起伏。
  6. 注意保暖:注意氣溫溫差,注意保暖。
  7. 戒除煙酒:煙酒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應戒除。
  8. 不要隨意使用消炎止痛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容易造成腎功能變差,導致水腫及心臟衰竭惡化,需特別注意。研究發現,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後14日,心臟衰竭入院的機率增加19%。

總結

心臟衰竭常是漸進的,如果能在生活中多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多注意一些細節,就可以保護好我們的心臟。不管您是否有心臟病,「心臟最喜歡的五個運動」都可以用來保養心臟!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很有幫助,或者您的親朋好友也有以上問題,歡迎分享給他們,感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次再見!@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