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高端車型SU7 Ultra近日因宣傳問題引發廣泛爭議,超過300名準車主組成維權群,要求無損退車。消費者指責小米汽車在該選裝部件的宣傳中存在虛假和誤導行為,實際功能與宣傳不符。據報,「高配演示、低配縮水」的營銷誤導,已成為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普遍現象。

SU7 Ultra於今年2月27日發布,定價52.99萬元(人民幣,下同),定位「地表最快」四門量產車。其中,價值4.2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被宣傳為復刻原型車設計,擁有空氣動力學功能和輪轂散熱效果。

小米汽車官方及董事長雷軍曾多次強調該部件不僅外觀獨特,內部結構也經過調整。然而,車主提車後發現,該部件僅為裝飾性蓋板,內部僅有兩個孔和塑膠支架,與普通版結構幾乎一致,實際功能遠不如宣傳。

5月7日晚,小米汽車公開致歉,承認宣傳訊息不夠清晰,並提出解決方案:未交付訂單可改配鋁製前艙蓋,已選配碳纖維前艙蓋的鎖單用戶獲贈2萬積分(約價值2,000元)。

但消費者普遍認為該方案缺乏誠意。改配鋁製前艙蓋需重新排隊,等待時間可能長達30至40周,且改配窗口僅至5月10日截止。若不接受方案,2萬元定金將被沒收。

一名SU7 Ultra準車主劉衡(化名)對第一財經表示,「高價買到的只是裝飾件,宣傳明顯誤導,我們要求無損退訂或更合理的補償。」

「高配演示 低配縮水」 中國車企被指「雙標」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爭議發生在小米汽車SU7高速爆燃事故不足兩個月後。3月29日,一輛SU7在高速行駛中撞擊護欄起火,有自稱系車乘人員家屬的網民表示,「3月29日晚車輛撞擊護欄導致車門鎖死,電池爆燃,車上三人活活燒沒了。」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此前曾在發布會上重點介紹小米自研的AEB Pro功能,並將「施工避讓」列為亮點之一。然而直到事故發生後,小米官方才首次承認AEB系統對錐桶、水馬等常見施工障礙物無效。

鳳凰網評論指出,小米SU7標準版與Max版在智駕配置上差異顯著,發布會卻以高配版演示功能,模糊版本差異,誤導消費者。

更令人擔憂的是,「高配演示、低配縮水」的營銷誤導,已成為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陸媒報道中提到華為、小鵬、蔚來等車企誇大「智駕」實際效果的營銷套路。

就在5月10日,雷軍在個人社交平台發文稱,「過去一個多月,是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與此同時,小米SU7 Ultra總訂單量已突破1萬輛,但消費者信任危機正逐漸顯現。#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