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2025年迎來自1990年野百合學運以來最浩大的政治浪潮——「大罷免運動」。這場民間針對多位政府立委發起的罷免行動,意圖通過憲法賦予的罷免機制,矯正民意代表與民意脫節的現況。此次運動不僅聚焦於罷免個別立委,更牽動權力結構與台灣民主走向。

截止至5月9日,二階罷免35席泛藍立委中,已有28個選區公民團體送件至選委會;罷免綠營立委15席中尚無任何團體送件。初步估計,全台二階具名聯署書總計已達130萬份。

公民社會發聲:不做中國(中共)的台灣

5月9日,國際媒體人、印太戰略智庫創辦人矢板明夫在台灣苗栗的一場集會上表示,這場罷免運動是台灣公民社會成熟與韌性的具體展現。「罷免的深層意涵是向全世界宣告,台灣希望走甚麼樣的道路:是與自由民主陣營站在一起,還是與獨裁陣營同流?」

他強調,面對親共立委毀憲亂政,台灣人民正通過民主機制「矯正」,罷掉不適任的議員。

矢板指出,近期包括英國的《經濟學人》、美國的《外交政策》與日本《東洋經濟》等媒體報道,多偏頗認定台灣政府「挑釁中國(中共)」或「選舉輸不起」,實為失真描述。凸顯台灣需爭取話語權,主動發聲,讓世界理解台灣人想要甚麼、不想要甚麼。

他呼籲:「現在美國正建立新的國際秩序,台灣要選擇站在自由民主這一邊,做世界的台灣。」

賴清德:順應民意才是根本

賴清德最近接受《財訊》雜誌專訪時指出,這場罷免是履行憲政機制的一部份,關鍵在於立法院是否能回應社會期待。「『菩薩為因,眾生為果』,這場罷免是由公民團體發動的,沒有人有辦法阻止。若想解決罷免問題,就必須先解決『因』,也就是立委的表現。」

他指出,罷免可以區分為「善罷」與「惡罷」:前者是基於民意的憲法行為,由公民自發聯署,依法進行;後者則是政黨為了政治利益、無民意基礎的操弄。「若刻意將善罷詆毀為惡罷,這就是對公民權利與憲法的不尊重。」他呼籲所有立委應順應民意改革,讓社會回歸理性對話。

他也提及今年初曾與立法院長韓國瑜、行政院長卓榮泰協調預算問題時,曾釋出善意希望合作解決,但最終因國民黨黨團拒絕承諾,導致政府僵局未解。

罷免熱潮超乎預期 民意力量不可輕視

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播主廖筱君形容,這場罷免比總統選舉跑得時間還長,「去年6月有民間發出罷免聲音時,很多人不看好,但第二階段聯署的成績震撼了所有人。」

在5月9日的集會上,罷團義工代表表示:「罷免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儘管面對攻擊與恐嚇,我們從不害怕。要向所有勇敢站出來聯署的台灣人致上最深敬意。」

他們強調,推動罷免並非政黨操作,而是對立法亂象的回應,是出於守護民主體制的使命感。義工們頂著烈日或冒著風雨,走訪各地擺攤宣講、說服民眾簽署。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罷免跨越藍綠對立。親統派媒體人黃智賢罕見表達支持:「我是主張統一的,罷團義工多數是支持台灣獨立,這些人沒拿錢,憑理念承擔聯署作業,非常了不起。」

她強調:「全台灣僅2300萬人,卻有130萬人勇敢留下個人資料、簽下罷免聯署書,這是真正的公民力量,不可小觀,國民黨不應與民意為敵。」

擴權與親共提案成罷免導火線

立委沈伯洋指出,罷免源自於藍(國民黨)白(民眾黨)立委聯盟違法擴權與親共提案。

他列舉數項重大爭議法案:

議會擴權案:欲傳召民間企業如台積電受質詢,遭大法官認定違憲;廢憲法法庭:立法院提案剝奪憲法審查功能,使違憲無處糾正;中配政策鬆綁:縮短中國配偶取得身份證年限,有「洗人口」之虞;離島滲透漏洞:《離島建設條例》修法欲使中國企業船舶可免經審查進入,恐促成「洗產地」;削減防衛預算:《財劃法》每年刪中央預算3700億(新台幣),將嚴重影響台灣軍事與行政功能。

沈伯洋強調:「目前政府不只是議事程序違法,更是結構性讓台灣在兩年內喪失戰爭應變與自衛能力。」

根據行政院資料,台灣2024年度防衛預算約為4400億新台幣,若依財劃法每年削減3700億中央資源,幾乎相當於一整年軍事經費,對台灣影響極鉅。

廖筱君警告,若議會長期被藍白紅勢力主導,不僅行政無法推動,連台灣安全法與賴清德擁有三軍統帥權等根本制度皆可能遭到竄改,後果堪憂。

「如果賴清德在面對危機時無法宣布戒嚴,這豈止是癱瘓政府,更是瓦解台灣體制。」#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