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美元霸權是否正在結束,以及這對港元聯繫匯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看到,自從特朗普啟動了關稅戰以來,美元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美元指數在這段時間內累計下跌了 8%。在特朗普上任之後,美元的地位受到衝擊,這無疑讓很多投資者感到意外,也迫使他們重新考慮資產配置。

彭博社最新的報道指出,亞洲一些最富有的家族正在減少對美元資產的投資,主要是因為關稅政策令美國經濟前景變得不明朗。其中一個中國億萬富豪管理的家族辦公室已經完全撤離了美國資產,並將收益轉移到亞洲。此外,歐洲最大的一家私人銀行表示,近期全球最富有的客戶和機構拋售的規模是過去30年來前所未見的,這很可能標誌著一個長期變化的開始。

另外,還有亞洲銀行的高層表示,自己的投資組合中已經剝離了 60% 的美國資產,因為他們認為持有現金和黃金更加安全。因此,最近我們見到金價創新高。彭博的報道也顯示,約有10家管理著數10億美元資產的超級富豪家族辦公室開始減少和凍結對美股及美債的投資。

可以理解,因為隨著美元指數的回落,我們看到美國債券價格出現急劇波動,30年的債息曾經飆升至 5% 以上,這意味著他們持有的美國債券出現了大幅減值,甚至曾在幾天內下跌超過 10%。根據彭博的數據,這些富豪的家族辦公室都可謂身經百戰,曾經經歷科網泡沫破裂和亞洲金融危機等事件,但是近期他們對美元資產的信心正在減弱。由於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的調整,各國經濟是否仍然依賴美國的問題越發突出。

這些超級富豪計劃將 20% 至 30% 的美國投資組合重新配置到中國和歐洲,因此歐洲和中國市場,特別是香港,形成了一種坐享其成的局面,這完全是特朗普的經濟關稅政策引發的連鎖反應。

除了超級富豪,各國央行也在不斷減持美元資產,雖然並不是全部拋售其持有的美國債券。但中國和日本都持有大量美國債務,若他們全面拋售,將會對自身的投資組合造成影響。在未來,他們是否會進一步增持甚至逐步減持美國資產,這一點似乎可以預見。

至於香港金管局,由於香港實施聯繫匯率,我們的港元是由美元支持的。但金管局近期也提到,在外匯基金的業績公布後,已逐步將投資由美元資產轉向非美元資產,包括人民幣、歐元、日圓和英鎊,並縮減持有的美債年期。根據外匯基金的資產比例,美元資產已經從高峰期的 90% 減少至 79%。由於港元的發行需要依賴基礎貨幣的支持,因此外匯基金部份仍然需持有美元。

然而,外匯基金的規模龐大,除了支持港元以外,也有很大部份是用於外匯投資或各種類型的資產,包括美元及其它主要貨幣的債券,甚至是一些新興科技公司的投資。此外,外匯基金也持有海外的房地產,主要是在英國和澳洲,並由專業的投資基金經理進行管理。金管局開始考慮去美元化策略,以保障外匯基金未來的表現。

根據路透社的分析,目前整個亞洲主要經濟體出現了拋售美元潮,導致台幣、新加坡元、韓圜及人民幣等貨幣大幅升值。這一趨勢被形容為逆向的亞洲金融危機,與1998年大規模撤資的局面正好相反。當央行需要干預本身貨幣升值時,成本相對較低,因為它們可以使用本國發行的貨幣接收外來資金,尤其是美元,這樣就不需要動用本身外匯儲備。
這種情況下,央行面對的是一個「幸福的問題」。當然,隨之而來的考慮是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脹的危機,但目前這一狀況尚未明顯。亞洲最大的美元儲備集中在中國、台灣、南韓和新加坡,規模皆以萬億美元計算,中國銀行體系的美元存款接近一萬億美元,創下3年來新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美元資產的霸權真的出現動搖,我們必須注意到,美國過去是通過貿易逆差購買全世界所需的商品,並以美元結算,這使得全球都需要持有美元。而美國財政部因此能夠不斷發行美元債券,支持其經濟體系和政府開支的擴張。如果去美元化成為趨勢,將對美國未來的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關於港元與美元的掛鈎,我們不得不提到在80年代將港元與美元掛鈎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前途信心不足,以及避免金融體系的不穩定。當時的掛鈎匯率為7.8港元兌1美元,這對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影響重大。然而,隨著美元霸權的可能逆轉甚至遭到中國的挑戰,香港是否仍然需要與美元保持聯繫匯率,是否這是最有效的貨幣掛鈎方案,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政府和金管局至今仍堅持對外宣稱聯繫匯率對香港是最有益的,但如果美元的結算地位和使用功能逐步減弱,香港與美元的聯繫是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此外,當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減持美元資產時,香港是否應隨之步伐,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特朗普目前正針對中國採取打擊措施,未來貿易戰可能演變為金融戰,這將對整個經濟體系和金融系統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屆時,美國政府可能會將香港的聯繫匯率視為目標,進行打擊。

最近,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的報告中提到,港元面臨威脅,質疑金管局維持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能力。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是否應繼續堅持與美元的掛鈎,這是否是一個最有效的策略?我近來經常思考這個問題。當然,我不是說要立刻脫鉤或改變聯繫匯率,因為那樣的震盪將會非常巨大,可能導致資產的劇烈拋售。

然而,是否可以考慮其他備用方案,例如將港元掛鈎於一籃子貨幣,這包括歐元、日圓、英鎊,甚至人民幣,類似於新加坡的貨幣發行制度,這是否是一個更理性的選擇?過程中的風險不容小覷,稍有不慎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恐慌,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因此,我並不主張立刻執行變動,但重新考慮聯繫匯率的定位確實是一些金融界高層需要考慮的,以避免未來因美元霸權的衰落或美國施加金融戰的威脅帶來的不良後果。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繼續關注的問題。◇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