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消費者網購貓狗作寵物。消委會在今年1月至4月以顧客形式成功接觸13名網上買家,發現約九成賣家疑涉大陸走私或本地無牌繁殖或販賣等。另外,消委會聯合漁護署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網購貓狗較多出現健康狀況欠佳,逾九成網購貓狗於求診時欠缺適當疫苗接種紀錄。

消委會和漁護署在今年1月至2月致函1,051名本港註冊獸醫邀請參與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在過去12個月在臨床診治新購買貓狗的經驗及觀察,結果收回112份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12個月,每10隻求診的新購買貓狗中,平均有4.7隻狗和5隻貓從網上購買,略高於寵物店的比例,每10隻中平均3.1隻狗和2.8隻貓。多達92%受訪獸醫認為,網購貓狗普遍的願意與其售價較便宜有關。

網購貓狗患病比例高

受訪獸醫亦指出,每10隻求診的網購貓狗中,平均有5隻狗和5.5隻貓被發現患有疾病或處於不良狀態,比例高於購自寵物店(每10隻中平均3.3隻狗和3.9隻貓)。

以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犬病毒性腸炎等8種狗隻最常見的疾病為例,網購狗隻的患病比率為52%至86%,均顯著高於購自寵物店的狗隻(29%至78%)。至於貓隻最常患上的貓瘟、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8種疾病,除上呼吸道感染外,網購貓隻患有其餘7種常見疾病的比率(56%至89%)亦較購自寵物店的貓隻(31%至78%)為高。

逾九成網購貓狗求診時欠針卡

調查亦顯示,逾九成網購貓狗於求診時欠缺適當疫苗接種紀錄(針卡),亦曾有寵物主人所持的針卡沒有任何獸醫簽署,且只有簡體字樣。

約九成受訪獸醫認同,網購貓狗中懷疑有相當比例來自不良賣家,或來自環境惡劣的繁殖場或自家繁殖者;另有84%受訪獸醫認同可能有相當比例的網購貓狗懷疑走私到本港,或會引入瘋狗症等傳染病,構成公共衞生風險。

部份賣家稱2日內可從大陸直送到港

消委會在今年1月至4月以顧客形式成功接觸13個疑似出售狗隻的社交媒體帳戶,其中5名賣家表示其出售的狗隻來自大陸繁殖場或犬舍,售價由人民幣5,000元(玩具貴婦犬)至港幣46,000元(法國鬥牛犬)不等。部份賣家更指落單後最快翌日或2日內可從大陸直送到港,但普遍沒有說明運送途徑。

另有5名賣家自稱本地「私人繁殖」而非本地持牌繁殖者、3名賣家聲稱持有本地認可狗隻繁殖牌照,其出售的狗隻售價則介乎港幣6,500至15,800元。在聲稱「本地持牌繁殖」賣家中,只有1名賣家聲稱會在交收狗隻時提供俗稱「黃紙」的《狗隻繁育者聲明書》黃色副本,另外2名賣家表示未能提供或尚未申領「黃紙」,理由包括做漏文件、狗隻年齡太小、漁護署未到繁殖場作巡查、未能等及當局辦理所需文件等。

有賣家訛稱本地私人繁殖狗隻不會植入晶片

根據規定,所有供出售的狗隻必須已植入晶片,並經註冊獸醫接受至少2次防疫注射或出售狗隻時疫苗仍然有效。但只有3名聲稱「本地持牌繁殖」賣家表示所出售的狗隻已植入或將會植入晶片,更有賣家訛稱本地私人繁殖的狗隻通常不會植入晶片。另外,並非所有賣家均有替狗隻注射疫苗及持有針卡。

售後保障方面,雖然有11名賣家聲稱設有14天至6個月不等的健康保證期,但所有賣家均未能提供任何合約、理據或證明支持會兌現承諾。部份賣家更只以語音形式回覆查詢,沒有文字紀錄;當買家表示若須考慮或認為狗隻不合適,便會刪除之前發送的相片或影片紀錄。

優先考慮領養以代替購買

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如考慮飼養寵物,應優先考慮領養以代替購買寵物;如決定購買寵物,應光顧信譽良好的持牌動物售賣商或持牌狗隻繁育者,並在購買前先了解寵物的健康狀況。

漁護署亦表示,網購寵物風險較高。市民無法直接檢查寵物或其處所的真實狀況,容易被騙和購獲患病寵物,加上難以追查賣家身份,即使被騙亦難以追究。而網購寵物亦可能助長無牌繁殖和走私活動,損害公眾衞生和動物福利。@

(消委會提供)
(消委會提供)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