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日經》)專訪提到,台日雙方同樣面臨來自威權的威脅。台灣要與日本、美國等友盟國家及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力量,避免中共做出錯誤判斷。

台灣政府1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台日、台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日本經濟新聞》13日刊出相關報道。全文如下:

賴清德:美主導自由經濟體系為台日帶來繁榮 現在最大危機來自中國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台灣政府提供)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台灣政府提供)

賴清德指出,「日本經濟新聞社」是全球性的新聞機構,在台灣本土或海外都贏得很大的肯定,因此能接受《日經》的採訪深感榮幸,也感謝對方的邀請。他要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感謝日本政府、國會、社會及民間,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支持,不管是現任的石破茂首相,或者之前的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前首相,都對台灣鼎力支持,台灣和日本的人民感情也非常深厚。他非常希望能透過此次採訪,增進台灣和日本雙邊關係,人民之間感情更加深厚,未來能有更多合作,促進台灣和日本雙方一起繁榮發展。

針對自由貿易與關稅戰議題,賴清德指出,過去幾十年來,在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所主導的自由經濟,的確帶給台灣與日本經濟繁榮、政治安定,同時也學得或跟進西方的一些價值。

賴清德認為,台灣與日本都是模範生。現在最大的危機是中國(中共),利用自由貿易體系進行抄襲、仿冒、侵犯知識產權,甚至政府大量補貼,讓商品低價傾銷全世界,包括日本、台灣在內的許多政府都受到重大影響。這種不公平貿易如果不解決的話,恐怕會衝擊幾十年來我們好不容易建立的穩定社會、經濟繁榮,甚至追求的一些價值都會破壞。美國這段時間願意面對不公平貿易,值得我們再觀察,必要的話,也應該予以協助。

賴清德強調,台灣產業的戰略計劃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美國對台灣加徵32%關稅固然是很大的挑戰,但我們也願意嚴肅面對,並從這個挑戰當中找到機會,讓台灣的產業戰略計劃能夠更加完整。

賴清德盼日本支持台灣加入CPTPP 也希望台日洽簽EPA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台日、台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台灣政府提供)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台日、台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台灣政府提供)

談到台灣的貿易布局,他提到,2010年台灣對外投資有83.8%在中國,但去年只剩7.5%;出口至中國的佔比也從2020年的43.9%降至2024年的31.7%。我們將台商的投資有計劃地轉到日本、東南亞、歐洲及美國,所以去年台灣對外投資最大的國家是美國,大概佔40%,即使如此,台灣的商品銷往美國才佔23.4%,76.6%是銷往美國以外的地方。

賴清德強調,我們不希望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希望能全球布局。在這種狀況下,台灣很希望能跟日本合作。在這個時刻,印太或國際社會很需要日本的領導,特別是可以讓「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發揮功能,也請日本支持台灣能夠加入CPTPP。台灣也很希望與日本洽簽「經濟夥伴協定」(EPA),讓雙方經貿可以更加密切,投資能夠更進一步。

賴清德籲建非紅供應鏈抗中共不公平貿易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台灣政府提供)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台灣政府提供)

賴清德說,我們也希望跟歐盟、甚至其它區域都能夠加強關係,現在正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半導體是一個生態鏈,好比說日本有材料、設備、技術,美國是IC設計、行銷,台灣是生產製造,荷蘭也是長於設備,所以我們希望藉由台灣在生產製造上面的優勢,能夠串連民主陣營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確保未來世界可以進一步繁榮發展,也確保自由貿易能夠持續運作,而不受到低價傾銷的影響,破壞未來世界的繁榮發展。

此外,他表示,我們的產業要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在「立足台灣」部份,包括推動給員工加薪、減稅、鬆綁法令,推動企業投資抵減,也有計劃地提出歡迎台商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我們積極地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種種問題,讓企業界可以回到台灣投資,或是在台灣的企業可以加碼投資;也積極地跟盟友洽簽投資保障協定,讓我們的企業去投資布局時,可以確保投資權益。

賴清德提到,台灣希望跟日本洽簽EPA,就像台灣與美國洽簽21世紀貿易倡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或與英國洽簽「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或與加拿大及澳洲洽簽同樣的協定或備忘錄,讓台灣的產品可以行銷全世界,這是我們的整個布局。

賴指出,從台灣產業發展歷史來看,當然最早在台灣,後來西進到中國、南向到東南亞,我們希望藉這個機會,與北邊日本加強合作,東邊跨過太平洋,開拓北美洲市場,讓台灣產業更加壯大。也就是說,台灣將這次美國的對等關稅,固然視為是一種挑戰,但也正面看待這個變化。

面對中國(中共)在台灣尋求加入CPTPP或與日本洽簽EPA時施加壓力,他回應表示,這取決於我們要抱持甚麼態度來看待中國(中共)這樣的壓迫。是基於自由貿易的信念,或是基於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同時也基於台日洽簽雙邊貿易協定有助於雙方的經濟繁榮發展,以及如果台灣加入CPTPP對印太的進步與繁榮有幫助的話,他比較期待友盟國家能夠鼎力協助。

回應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 賴清德歸納美國有應對中共威脅等四意圖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台灣政府提供)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台灣政府提供)

談及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與可能對半導體課稅之意圖,及台灣的應對方式,賴清德說,特朗普上任總統後,他一直很注意特朗普及其幕僚接受採訪的內容。他歸納特朗普有幾個意圖,第一,想要解決財政上的問題。首先,美國GDP一年約29兆美金,可是國債36兆、佔GDP約124%。其次,美國歲出超過6.5兆,但歲入約4.5兆餘美元,每年有近2兆美元的赤字,約佔GDP近7%。再者,美國每年要支付的利息近1.2兆美元,比國防預算一年1兆美元還要多,超過GDP的3%。還有希望85%的美國人民都能減稅,大概需要5千億到1兆美元。特朗普的第一個意圖是要解決財政問題。

第二,美國感受到來自中共的威脅,認為必須要再工業化。如果沒有辦法再工業化,現在美國的工業實力跟中國相比是有落差的。第三,在全球智慧化時代,特朗普想要帶領國家成為人工智能的世界中心。第四,特朗普想要確保世界和平,不再發生戰爭。他認為,美國的意圖大概是這四面向,因此特朗普才會提高關稅、要求貿易國多買美國貨品、要求友盟國家到美國投資,來達成這些目標。

對美國的期待 賴清德:產業戰略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賴清德指出,32%的加徵關稅對台灣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挑戰,台灣必須嚴肅面對。我們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對抗,而是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我們也同意要採購、投資、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及洗產地的問題,以確實減少台美雙方的貿易逆差。當然,我們也藉這次的談判,希望從挑戰中找到機會。第一,我們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起,台美尋求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第二,希望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能的世界中心,同時讓台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台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台灣長期發展。

他再次強調,台灣的產業戰略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我們從西進、南向,到北邊與日本合作,東拓到北美洲投資的時機也應該到了。也就是說,我們除了嚴肅面對這個挑戰,確保台灣利益及產業的生存發展,不犧牲任何一個產業之外,也希望藉這個談判,台灣去美國投資,能促成台美雙邊貿易進一步深化,這是我們的期待。

賴清德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當然會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所以台灣政府已經提出對於產業的照顧支持計劃,總金額高達930億元(新台幣,以下同)(30.6億美金)。另外,我們又提出其它台灣長期發展的需求,變成特別預算,金額是4,100億元(134.89億美金),行政院院會已經通過,要送到立法院審議。這個特別預算大概有四個面向,就是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這四個目標。

至於晶片關稅,他說,台積電基於顧客要求,已承諾要去美國投資,相信台積電的產業鏈也會跟著過去,這些都是具體的行動,與關稅無關。如果美國對台灣採取《232條款》措施,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的話,反而不利台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這部份我們未來都會跟美國清楚說明。

賴清德提到,台灣銷往美國的貨品中有兩大類,第一類是資通訊產品、第二類是電子零組件,佔台灣銷往美國貨品的65.4%。這些都是美國需要的東西,不是杯子、桌子或床墊這種最終財。台灣賣給美國的都是像NVIDIA、AMD、Amazon、Google、Apple這些美國人工智能設計公司所需要的。因此,我們會讓美國清楚知道,台灣賣的不是終端的商品,而是美國未來要再工業化、以及成為人工智能世界中心所需要的科技產品。此外,台灣也願意增加軍費預算和軍事採購,台灣有決心保護自己,也有強烈意願與盟國合作,確保區域和平穩定,這點也是特朗普所期待的。

賴清德:如果台灣不保,中共擴張野心一定會更大

針對台積電海外建廠,是否會削弱台灣作為掌握半導體製造關鍵節點的戰略地位,進而降低其它國家保護台灣的誘因。他回應表示,國際的政治領袖,包括日本石破茂首相,或者是之前的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前首相等,都在G7及國際重要場合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換句話說,國際社會關心台灣,支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因為台灣就在印太的第一島鏈,直接面對中共。如果台灣不保,中共擴張的野心一定會更大,會影響現在世界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所以國際社會願意關心台灣、支持台海的穩定,真正的原因在這裏,跟台積電沒有直接相關。否則,台積電其實並沒有到那麼多的國家投資,這點是很清楚的。

賴清德提到,台積電到日本、歐洲及美國投資,這個都是一個自然且正常的經貿與投資行為。台灣是一個民主、法治社會,所以台灣的公司基於業務需要到世界各地投資,原則上只要不損及台灣利益,政府都會支持。

賴清德說,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在與美國特朗普開記者會宣布到美國投資之後,也回到台灣與他一起開記者會,向台灣社會說明,台積電的研發中心會在台灣。魏董事長過去承諾在台灣投資的這些工廠都不會改變、也都不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台積電不會因為去美國投資,就削弱了它的實力。他再次強調,台灣擁有半導體生產製造的優勢,台灣很樂意跟世界民主國家共同合作,促進下一個階段世界的繁榮發展。

詢及現在似恢復到所謂冷戰-東西兩個陣營對峙的態勢,美國跟中國之間應該如何選擇?他指出,有些專家學者會描述,當前情勢進入到冷戰時期,民主陣營與極權陣營的冷戰時期;也有專家學者主張戰爭已經開始,包括資訊戰、經貿戰爭,還有現在歐洲的俄烏戰爭、中東戰爭、以哈衝突等,這些都有專家學者在叮嚀。他不是歷史學者,所以不對當前的政治情勢用專家學者的角度去定義。但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選擇,也就是說,台灣跟日本,或是其它國家,不必然是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選擇。我們是在決定,台灣是要朝民主憲政體制,還是要走回頭路到專制獨裁的政體。在這裏,其實是一個價值的選擇,而不是兩強之間的選擇。

中共要併吞台灣從來沒有改變過

賴清德認為,就台灣而言,台灣的處境與其它的國家都不同,因為我們直接面對中國(中共)的威脅。我們曾經發生八二三炮戰、古寧頭戰役,也就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經發生過戰爭。中國(中共)要併吞台灣的企圖心從來沒有改變過。現在,中國(中共)的文攻武嚇,或者對內的統戰滲透越來越嚴重。所以,台灣基於對民主與主權的捍衛、對民主自由體制的保護,還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們的選擇是很清楚的。

賴清德表示,中國(中共)的軍演,不只是在台灣海峽,而在東海、南海,甚至日本海,也到南韓的周邊、澳洲的周邊。台灣跟日本、澳洲及菲律賓都是有民主的地方,台灣的選擇很明確,相信日本應該也沒有其它的選擇。大家都是民主社會,人民長期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詢及台灣與日本在美中摩擦加劇時所扮演的角色。賴清德表示,在他的心目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很期待日本在這個國際局勢變化當中能出來領導,相信印太的國家也都很樂意響應。同時認為可以在幾個面向共同努力:第一個是民主和平;第二個是創新繁榮;第三個是公義永續。

賴清德指出,面對極權的威脅,我們應該以和平為燈塔、民主作為指南針,因應來自威權國家的各項挑戰。其次,全球將進入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日本跟台灣在創新方面要共同合作,進一步帶動區域的繁榮發展。第三,是公義永續。因為國際社會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台灣跟日本可以共同合作,從事公益,幫助世界上需要幫助的國家,或是共同合作因應氣候變遷,達到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

台灣希望美國繼續強大領導世界

有關是否期待美國持續扮演自由民主體制的領頭羊,賴清德表示,美國雖然與台灣斷交。但幾十年來,美國也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在國防、國安,以及面對中國(中共)威脅等各個面向協助台灣;台灣也直接或間接地在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方面獲益於美國。所以,台灣的立場當然希望美國繼續強大,領導世界。

賴清德說,當美國碰到困難的時候,不管是財政上的困難、再工業化方面的困難,或是能夠成為人工智能世界的中心,希望得到友盟的協助,以共同捍衛區域的和平穩定等,台灣的立場都願意共襄盛舉。美國如果能夠維持強大,對台灣、對印太,以及對世界都有幫助。

賴清德認為,美國對全球的重要角色沒有改變,只是美國幾十年來在承擔世界責任的時候,也有出現一些問題,美國現在必須要調整,深信美國很快就可以調整、很快就可以恢復領導世界的角色。

賴清德:台灣與人為善 希望中國能夠正視台灣存在事實

詢及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曾說要招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喝珍珠奶茶。他回應,台灣人是熱愛和平的,台灣社會是與人為善,所以很希望能夠跟中國和平相處、和平共榮,所以當時在副總統任內,是表達台灣社會的善意,當然也知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接受有一定的困難。但必須特別強調,台灣社會的善意一直都存在,中國只要想一想,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經濟能夠發展,最大的外資就是來自台灣,台灣一年有一兩百萬人在中國創業、投資,創造許許多多的就業機會、安定中國的社會,固然有許多台商賺到錢,但是中國社會獲益更大。

另外,每一次的天災地變,中國只要有需要,台灣人民都會捐款,所以很期待,中國能夠正視台灣存在的事實,也能夠了解台灣人民希望繼續過著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也能夠關注到台灣社會的善意,我們沒有放棄,只要對等、尊嚴、交流、合作,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的善意一直都存在。

中共對台灣統戰滲透非常嚴重 賴清德提出17項因應策略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台政府提供)
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台政府提供)

談及因應中共間諜活動和滲透工作所進行的安全改革,賴清德指出,中共對台灣的統戰滲透的確非常嚴重,中共要併吞台灣不只有文攻武嚇,對台灣社會長期的統戰滲透更是厲害。最近法務部高檢署起訴間諜64人,是2021年的3倍,除了有現役、也有退役軍人。另外,台灣統促黨有成員背景是黑道,復康聯盟黨背景是退役將領,台灣軍政府也是退役將領組成,這些都是中共的外圍組織,將來打算在台灣境內裏應外合,由此可見中共對台灣的滲透相當嚴重。

因此,之前召開高層會議,針對五個面向提出17項因應策略,這五個面向包含中共對台灣主權的威脅、中共混淆台灣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中共滲透吸收台灣軍人成為匪諜的威脅、中共透過社會交流統戰滲透台灣社會的威脅,以及中共透過融合計劃統戰吸收台灣的年輕人與台灣企業的威脅。為因應這五大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其中一項特別恢復軍事審判,只要現役軍人犯的是軍事犯罪就要接受軍事審判,就是要表達台灣政府因應中共統戰滲透顛覆台灣的決心。

賴清德籲民主陣營團結嚇阻中共

針對台灣可以採取哪些行動防範中國(中共)對區域安全的威脅,賴清德表示,很多人擔心日益緊張的情勢可能導致擦槍走火、引爆戰爭,台灣一定會謹慎面對中國(中共)各項威脅,有問題的不會是台灣,如果真的擦槍走火變成全面性戰爭,也是中國(中共)假借擦槍走火有意為之。

中共在東海、南海擴軍時,國際社會沒有制止;中共在台海演習時,國際社會也沒有強力防止。現在中共在灰色地帶軍演,不只侵擾台灣海峽、南海、東海,也已經進行到日本海及南韓鄰海,此時台灣、菲律賓、日本,甚至美國都應正視且嚴肅看待這個事件。大家要團結合作,避免中共的灰色地帶侵擾持續擴大,並避免中共「由演轉戰」,由演習轉化為戰爭,如果此時不採取動作,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關於美國有分析指出,中共將在2027年左右具備侵略台灣的能力,賴清德回應,台灣作為被侵略與威脅的島嶼,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台軍有句名言「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是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的原因。第一、強化防禦力量,第二、強化經濟韌性,不僅經濟要好,也要有韌性,不能像以往一樣將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裏,第三、我們要與日本、美國等盟友及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力量,避免中共做出錯誤判斷,第四、只要中國對台灣以對等尊嚴的方式,台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謀取兩岸和平共榮。

有關在美中對抗加劇的情緒下,台日應該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以及對同樣是少數執政的日本石破政權的期待。賴清德表示,面對變化如此迅速巨大的政治情勢,每個國家的政府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特別是朝小野大,但石破茂首相領導的日本政府仍相當妥善因應。唯日本與台灣不同,日本雖然朝小野大,但對內競爭、對外團結,台灣因為對本土的認同不同,朝野在方向上不一致,因此台灣的情勢更具挑戰。

賴清德:台日人民感情就像家人一般

賴清德期盼,未來台灣與日本有更全面性的合作,並提到,台灣與日本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經過這幾十年來的天災地變,台日兩地的互相關心與支持,台灣人民及日本人民的感情就像家人一般。

此外,台日雙方同樣面臨來自威權的威脅,有維護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共同使命,應更開放地進行各項合作,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在產業及經濟方面也要加強合作,像是在半導體產業鏈、人工智能的生活應用,包括機械人、無人機;也可以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合作,像是氫能源等各項策略;雙方也應持續加強人民交流,也利用這個機會再次邀請日本好朋友來台旅遊、了解台灣,台灣人非常歡迎日本朋友。#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