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當局周三(5月14日)宣布,暫緩對28家美國實體實施稀土及軍民兩用技術出口限制。此舉是美中雙方於日內瓦會談中達成臨時貿易協議、同意互相降低關稅後的最新動作,為中美貿易對峙局勢帶來一定程度的緩和。

周一,美中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在90天內相互將關稅下調115個百分點。作為回應,中共商務部周三宣布,原先於4月4日及4月9日分別發布的出口限制措施將暫緩執行。

針對美企稀土禁令 暫時解除90天

中共這些限制原針對28家美國實體,禁止其進口被歸類為「軍民兩用」(dual-use)的技術與物項。

根據中方聲明,在此90天期限內,相關企業可向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暫時恢復出貨。

雖然中共商務部本周的聲明中未具名列出特定產品,但4月的公告曾明確將7種稀土元素納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範圍。這些稀土元素包括:釤(Samarium)、鉺(Gadolinium)、鋱(Terbium)、鏑(Dysprosium)、鑥(Lutetium)、鈧(Scandium)與釔(Yttrium)等,廣泛應用於半導體製造、電動車摩打、導彈制導系統與航太裝備等。

針對美中達成的臨時貿易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形容,這是美中關係的「全面重啟」(a total reset),凸顯華府緩和雙邊關係的意圖。

不過,外界仍普遍認為,此次協議的性質只是臨時性安排,主要目的在於為後續談判爭取空間。美中對於關鍵戰略資源的爭奪,以及民主與獨裁的制度性矛盾,分歧依舊存在。

美國降低稀土依賴的戰略布局

近年來,美國把降低對中國關鍵礦產上的依賴,視為戰略優先事項。

特朗普總統於今年1月就職當天宣布「全國能源緊急狀態」,指出高能源價格與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已構成國安風險。

今年3月,他援引《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推動國內關鍵礦物的開採計劃,並通過聯邦貸款、稅收減免與產業投資合作等手段加以扶持。

上個月,特朗普已發布行政令,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關鍵礦產展開國安調查。

美國政府也正尋求從海外拓展供應來源,包括評估格陵蘭、烏克蘭、剛果的稀土礦產潛力,並推進在國際水域進行深海開採的長期計劃,以保障未來戰略物資供應。

中共本次宣布的出口限制暫緩措施,以及美中雙方互相降稅的安排,僅設定90天的期限。儘管暫時舒緩了部份壓力,但中美貿易戰的核心問題仍未解決,後續談判進展仍充滿不確定性。

一些專家認為,由於對美實施報復性措施,北京已失去一個多月跟美談判的黃金期,且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水平仍高達30%,比美國對其它大多數經濟體課徵的稅率高很多。

隨著美國與其它國家的貿易協議逐漸成型,北京將更難獲得支持。美國各大品牌商在三個月內(8月15日前)將所有聖誕庫存入庫後,美國可能重新對戰略類別物象,徵收高額關稅,美國也可能團結其它國家,要求他們限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