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美國能源官員正重新評估中國製再生能源設備對電網安全的潛在風險。部份中國製太陽能變流器與儲能電池被發現內含未經授權的通訊元件,可能對電網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構成潛在威脅。
變流器在連接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與電網中扮演關鍵角色,且目前全球絕大多數變流器由中國大陸廠商製造。此設備亦廣泛應用於儲能系統、熱泵與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等多種領域。
雖然變流器設計允許遠程維護與更新,但美國電力公司通常會部署防火牆,防止設備與中國大陸伺服器進行直接通訊。但美方專家在部份中製變流器中發現未在產品文件中列出的「幽靈通訊設備」,包括移動通訊模組等。
未申報通訊裝置的潛在風險
這些裝置可能繞過本地防火牆,遠程控制設備設定,進而對電網造成潛在威脅。在過去九個月內,類似的未申報通訊裝置也被發現在多家中國供應商的儲能電池中。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若這些設備遭到惡意操控,可能引發大規模停電或破壞電力設施。雖目前尚無證據顯示相關模組被用於網絡攻擊,但其存在本身即具風險。目前尚不清楚美方檢測了多少設備,消息人士也未透露涉及的中國供應商名稱。
儘管無法確認這些設備是否出於惡意設計,美國能源部(DOE)仍強調,採購者應充份了解設備的所有功能,並通過「軟件物料清單」(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SBOM)等方式填補資訊揭露的缺口。
美國加快去中化 推動「可信設備」
美中關係日趨緊張之際,華府正全面檢視中國供應商在關鍵基礎設施中的角色。美國參議院今年2月提出《擺脫外國對手電池依賴法案》(Foreign Adversary Battery Dependency Reduction Act),計劃自2027年10月起,禁止國土安全部採購來自六家中國電池製造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的產品。
與此同時,多家美國電力公司也開始降低對中國製變流器的依賴,例如佛羅里達州最大的電力供應商——佛羅里達電力與照明公司(FPL)正轉向其它國家尋找替代設備。
美國能源部表示,正努力建立國內製造能力,推動可信設備納入電網系統,強化供應鏈韌性。
各國逐步設限 應對潛在威脅
目前歐洲超過200GW的太陽能容量使用中國變流器,相當於200座核電廠的發電能力。專家警告,一旦大量設備被遠端操控,可能對歐洲電網構成重大衝擊。
華為是全球最大變流器供應商,2022年全球市佔率達29%,其次為陽光電源與錦浪科技。不過,德國太陽能開發商1Komma5°表示,出於安全考慮,公司已全面停止使用華為變流器。
立陶宛與愛沙尼亞等國也意識到潛在風險。立陶宛去年通過法案,禁止中國遠程接入100千瓦以上的可再生能源設施。愛沙尼亞情報部門也警告,若不限制中國技術進入,恐遭政治脅迫。
英國政府目前也在對能源系統中中國技術的應用進行全面審查,預計幾個月內將公布結果。
未來挑戰
北約官員也發出警告,指出中共對西方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企圖正在加劇,呼籲各國減少對中國技術的「戰略依賴」。
然而,相較於電訊與半導體領域,能源產業在應對安全風險方面顯得較為滯後。尤其是家用太陽能與儲能設備規模較小,未納入現行安全審查範圍,卻逐漸對電網供電結構造成重大影響。
去年11月,美國變流器廠商Sol-Ark與中國德業股份發生商業糾紛,導致部份變流器被遠程關閉,凸顯出電力供應受外部操控的現實風險,引發美國政府高度關切。此事件進一步推動各國重新審視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技術中的角色。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各國將面臨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障基礎設施安全與技術自主的挑戰。#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