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剛剛按下暫停鍵,特朗普政府隨後發布公告全球封禁華為AI晶片,中共誓言採取「堅決措施」維護自身利益,使得美中科技戰升溫。專家表示,人工智能將塑造未來幾十年的世界經濟格局,對於華為在AI領域攻城略地,美國絕對不會手軟。
美國全球封禁華為AI晶片
特朗普總統訪問中東之際,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撤銷拜登政府今年1月15日發布、5月15日即將生效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Intelligence Diffusion Rule)。
特朗普政府認為,這項新規則會扼殺美國創新,並將數十個國家降級為「二級技術合作對象」,威脅到美國外交。
BIS同時公布了3項加強對海外AI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其中第一條特別提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的昇騰(Ascend)AI晶片,均違反美國政府出口管制。
針對BIS的公告,5月15日,中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美方公告是「單邊霸凌做法」,敦促美國立即糾正其「錯誤做法」,並誓言採取「堅決措施」維護自身利益。
分析人士認為,該公告並非一項新的管制措施,而是一種公開解讀或確認,實際上為BIS後續懲罰違規者提供依據。
之前,華為通過 「白手套」算能科技讓台積電代工製造昇騰晶片,算能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Entity List)。3月25日,另外兩家中國公司因為向為華為提供產品也被列入實體清單。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對《大紀元》表示,前一陣子華為透過白手套讓台積電幫助生產晶片,台積電並不知情。現在美國政府說購買華為昇騰晶片就等於違反美國出口管制。就可以有效處理違規的公司,而不是去處罰不知情的台積電。
林宗男表示,如果其它西方民間公司採用華為AI晶片,華為就可以取得資金和相關資源,它銷售越多進步會越快。所以該公告也能有效阻絕華為AI晶片的進步。
BIS還指出,華為三款昇騰晶片——910B、910C和910D——均受美國法規管轄,這些晶片很可能「採用某些美國軟件或技術設計,或採用由某些美國原產軟件/技術直接生產的半導體製造設備製造,或兩者兼而有之」。
《經濟學人》(Economist)引用諮詢公司 SemiAnalysis報告也指出,華為最新的AI處理器 Ascend 910 C,仍然包含許多由外國公司供應的組件;華為晶片設計軟件CANN ,比英偉達CUDA落後數年且漏洞百出,即使華為的技術人員也反應冷淡。
華為昇騰AI晶片有甚麼弱點
在BIS指導意見發布之際,美國對華為開發先進晶片和其它AI硬件的速度越來越感到擔憂。
《華日》報道,華為正在測試Ascend 910D的新晶片,預計最早將於5月底推出該處理器的樣品。華為希望其最新版昇騰AI處理器能夠比英偉達的H100更強大。
目前,華為已開始向其國內客戶交付AI晶片「集群」CloudMatrix 384,採用華為昇騰910C晶片,這些晶片本身性能不如英偉達GB200處理器。但華為使用更多晶片,並通過光纖技術連接起來,以此提升集群整體性能。
華為聲稱CloudMatrix 384在總計算量和內存等關鍵指標上,超越了英偉達的同類產品NVL72。
不過業內專家表示,與 Nvidia產品相比,CloudMatrix 384由於使用了更多晶片,能耗更高,同時需要更多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維護,人力成本高出三到五倍。另外, CloudMatrix 384的售價,也要比英偉達的 NVL72貴近三倍。
林宗男表示,華為透過白手套這條路被阻絕後,現在採取的策略類似共軍在韓戰時的人海戰術,單個晶片性能輸給NVIDIA沒關係,可以用晶片集群策略,只要夠多它所累積的算力也是很可觀的。
台灣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綉雯對《大紀元》表示,華為運用更好的封裝技術,將更多的晶片放在有限的電路板上,或是透過光纖技術等來提高晶片群的集體效能,然後聲稱超越英偉達,這一點有些誇張。
她指出,根據國外智庫測試,華為昇騰系列晶片或集群,在能耗、人力成本、售價上都比英偉達差,且中共7納米技術無法量產滿足市場需求,等於每賣出一個產品就流一次血,所以才需要北京大力資助。
「我覺得華為晶片或AI產品,與英偉達究竟差多遠,可以靜待市場反應,因為這是最真實的結果。」
台灣工研院政策與區域研究組組長李冠樺對《大紀元》表示,從整體看,要達到與英達偉H100晶片一樣的性能不是難事,只要晶片夠多就好,但是在能源效率上就會非常的差。
他說,華為現在能用的最好製程是中芯的7納米,跟現英達偉可以用到3納米甚至2納米,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升騰晶片性能可以比類似英達偉,一旦考慮到成本跟耗電量,事實上華為晶片只能在中國市場賣,在全球市場或許可以賣到像中國一樣被美國制裁第三級國家。
華為為何成為美中科技戰的焦點?
美國最初針對華為的制裁是出於其可能利用其在全球電訊網絡中的龐大影響力,為中共政府進行間諜活動的擔憂。
但隨後演變成一場美中科技戰,華為是中共爭奪科技霸權的主要武器,也是中共當局大力扶持的企業。《華日》報道,2023年華為獲得政府資助10億美元,是2019年的4倍;而過去5年來共獲得近30億美元資助。
如今,華為的野心已超越硬件領域。其自主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旨在規避美國對Google安卓系統的禁令——已連接超過8億台設備。華為還拓展了電動汽車領域,與平治和寶馬等頂級汽車品牌達成了專利協議。此外,華為還通過一家位於華盛頓的獨立基金會秘密資助美國大學的尖端研究,這更像是一種軟實力的博弈。
這場爭奪戰將在未來幾十年塑造世界經濟格局。
林宗男表示,首先華為其實是一家背後有中共政府和軍方支持的高科技公司。
他指出,如果沒有中共政府背後的支持,不可能在美國制裁之下,還能滿血復活並推出5G手機,然後華為還能推出所謂AI晶片。
「美國的NVIDIA做AI晶片它是一路從GPU技術起來的,NVIDIA不大可能再推出像5G、6G產品。因為民間公司資源有限,它能夠生存一定要靠一個有競爭力的產品。但華為不是,它背後有國家的支持,所以能夠推出國家想要的的產品。」
李冠樺表示,如果從華為成長的歷史來看,只要華為進軍的領域,基本上原來該領域的重要廠商就會被排擠,尤其華為的野心不僅僅是做產品,還會進一步擴展、把持整個生態系。
「一旦讓華為成勢的話,必對美國所擁有的技術霸權帶來非常大的挑戰。」他說。
王綉雯表示,目前美中科技戰的重點在於人工智能,華為昇騰系列晶片是華為核心處理器產品的關鍵所在,因此成為美國出口管制的焦點。
她指出,華為是中共科技創新自主和爭奪全球人工智能霸權的主要「看板」企業,北京政府多年來給予華為大量資助,加上英偉達已指出華為是其對手,所以美國基於全球5G通訊網差點讓華為得逞之經驗,對於華為在AI領域攻城略地,絕對不會手軟。
王綉雯表示,美國現在是在全球範圍和中國競爭AI基礎建設,這涉及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和數碼轉型,也涉及美中兩國在地緣政治上的角力。就像5G通訊網一樣,一旦決定採用美中哪一國的設備,將來就完全依循該國的標準和產品等。這個比軍事打仗的影響會更全面也更深遠。
「我覺得,特朗普政府應該很了解這一點,所以不會放任中共團結『全球南方』國家,甚至主導全球自由貿易。至少在AI領域,美國若是手軟,中共大概就『贏者通吃』了。」她說。
特朗普政府科技管控有何不同?
在拜登政府時期,對中共進行「小院高牆」式的科技圍堵是其核心政策。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對華主要放在貿易方面,但本次撤銷拜登政府新規,顯示出不同的方向。
林宗男表示,在拜登時代對中共科技的制裁,老實講叫做防君子不防小人,其實有很多漏洞。特朗普政府禁止使用華為昇騰晶片,同時也跟盟友講清楚,如果要跟我做生意,必須推出乾淨網絡,排除中國產品。
「特朗普總統跟英國達成的關稅協議清楚的說,英國如果不能有效排除中國的供應鏈,美國可以單方面修訂和英國的關稅協議,這樣就可以有效阻絕中共取得供應鏈話語權。 」
他說,特朗普總統這次到中東,主動幫美國科技公司拉了很大筆生意,其實是將中東國家變成是科技盟友,科技盟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有一個乾淨的科技生態系統。
李冠樺表示,拜登的科技管制定調美中是兩種不同價值觀的對抗。特朗普的大方向是國安,因為不管是共和、民主兩黨有共識,即要卡住中共獲得美國核心技術。
「但如果涉及到終端的應用所需技術,特朗普是不是還是會這麼堅持?可以再觀察。」#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