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稀土企業萊納斯公司(Lynas Rare Earths)周五(5月16日)宣布,已在其馬來西亞關丹工廠(Kuantan)成功啟動氧化鏑(Dy)的重稀土分離生產,成為中國以外首家實現商業化重稀土加工的供應商。
該設施位於關丹附近的格賓工業區(Gebeng Industrial Estate),佔地100公頃。萊納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今年第一季新生產線已完成首批氧化鏑生產,預計將於6月開始生產另一項關鍵的重稀土產品——氧化鋱(Tb)。
這些重稀土材料是製造高性能磁鐵的關鍵原料,廣泛用於電動汽車、風力渦輪與國防用途。
萊納斯行政總裁拉卡澤(Amanda Lacaze)表示:「我們在馬來西亞的新產線已成功生產出符合規格的氧化鏑。這一成果對於強化供應鏈韌性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也為客戶提供了中國以外的供應選項。」
她補充:「萊納斯處於獨特的有利地位,能參與並受益於供應鏈多元化的全球努力,包括可能出現的長期市場結構重組。我們目前正與日本、美國與歐洲的客戶洽談重稀土供應事宜。」

美國資助Lynas 加快稀土供應鏈去中國化
此次馬來西亞產線投產,是萊納斯全球稀土布局中的關鍵一環。該公司自2012年起即在馬來西亞加工從西澳韋爾德山(Mount Weld)開採的稀土精礦。工廠設計採三階段工藝:破裂與浸出、溶劑萃取、產品精製,能供應東亞、美國與歐洲市場。
2023年,美國國防部決定將對萊納斯在德州設立的重稀土加工廠資助金額提高至2.58億美元,以打破中國對關鍵礦產的壟斷。
拉卡澤當時表示,這將有助於打造「安全、關鍵、環保的稀土供應鏈」。她表示,德州的加工廠是該公司發展戰略的關鍵支柱,預計將在2026年投產。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中國生產全球約70%的稀土,並控制約90%的稀土加工能力。這使得西方國家近年積極推動供應鏈「去風險化」與「去中國化」。美歐皆已通過多項法案或資助機制,支持關鍵礦產在本土或盟國加工。
特朗普總統於今年1月就職後,也將稀土與關鍵礦物的生產認定為重要戰略目標,並強調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已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今年3月,特朗普援引《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推動國內關鍵礦物的開採計劃,並透過聯邦貸款、稅收減免與產業投資合作等手段加以扶持。
上個月,特朗普發布行政令,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關鍵礦產展開國安調查。
美國政府也正尋求從海外拓展供應來源,包括積極評估格陵蘭、烏克蘭、剛果的稀土礦產潛力,並推進深海採礦計劃,以保障未來戰略物資供應。
中共限制出口 西方加速稀土生產
中共自2023年起陸續限制稀有金屬與礦物出口,包括鎵、鍺、石墨、銻、鏑、鋱等,導致歐美各國對中國供應高度依賴的風險更為警覺。
萊納斯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商。分析認為,該公司在澳洲開採、馬來西亞加工、美國建廠的三點布局,將成為西方稀土戰略的核心節點。
除了萊納斯之外,澳洲阿拉弗拉稀土公司(Arafura Rare Earths)亦計劃於2028年前在北領地設立稀土採礦與加工設施,並與現代汽車簽署供貨協議。
上個月,美國稀土業者MP Materials宣布,已停止將加州Mountain Pass礦場開採的稀土精礦出口至中國加工,並在德州設立自有設施,實現從開採到精煉的完整本土供應鏈。該礦場目前是美國唯一商業化營運的稀土礦場,其它具開發潛力的礦藏仍處於勘探或初期建設階段。
美國稀土精煉商ReElement Technologies也表示,將擴大其位於印第安納州工廠的營運設備,以滿足對國內稀土氧化物不斷增長的需求。
Perpetua Resources公司也與Sunshine Silver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在愛達荷州共同開發礦產項目,預計未來6年內可滿足美國約35%的銻需求,減少對中國銻供應的依賴。
在地緣政治與技術轉型推動下,稀土的重要性已不僅限於經濟層面,更被視為國家安全與能源轉型的戰略資產。萊納斯此番實現商業化量產,無疑為西方供應鏈脫離中國壟斷,邁出關鍵一步。#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