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無論是業主,抑或仍然按兵不動的潛在買家,又或者正在「食花生」的觀察者來說,都想知道香港樓市跌夠未。這裏沒有水晶球,但從多方面數據去Check一下香港樓價夠唔夠吸引還是可以的。

過去數年,香港住宅樓價自高位回落近三成,以中原CCL在2021年8月峰值191.34點水平作比較,至今累挫28.7%。但即使如此,香港依然「享有」全球城市住樓平均呎價之冠的「美名」。根據中原4月最新數據,全港住宅平均實用呎價為11,209港元,與鄰近深圳的5,400港元相比,存在多達100%以上溢價。即使與倫敦、紐約及東京等國際大都會相比,香港樓價仍然「遙遙領先」。

(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製圖)

大灣區內港無優勢

相比三年多前,港樓此刻雖然是明顯打了個大折扣,但整體大灣區跌幅亦報27.2%,與香港情況差不多少。換句話說,大陸人不會覺得港樓下挫後特別扺買,因為深圳、廣州、東莞、中山等樓價一樣在時光倒流。除了非常個別一些地方外,內地其它城市情況亦大致上雷同,「鬼城」、無人村更是隨處可見。

真不明白指望北水的道理何在?沒理由話見到一、兩批「西餅客」便覺得Everything將如昔日般容易。再沒可能了,首先中國經濟實力已大不如前,上下洩氣,能顧掂自己已很不錯,那有Extra Ability去撐仍然價高一等的港樓;且看當年威風凜凜的內房大老闆,今天許多連自由都不能保障。另外是陸人既視本港為「金融中心遺址」,沒了當年Hong Kong乃通往海外的首站特殊定位;仍然有錢的內地人,要搬錢都不會再經香港,直接往歐美去便是。

感覺港樓市場像是在古代打仗時般,城中將領得知援軍將不會再前來,一切頓成「We’re on our own」。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曾因此助力樓價久漲不倦,但這格局亦將隨著「融入大灣區」而變化,廣東省地多的是,因此買磚頭時要注意地大「勿摶」,全國也許只有幾個區(不是幾個市)相對較為有Value。香港被攤薄晒之後,很難再一枝獨秀。香港鄰近就有兩個一線城市,而深圳、廣州土地供應非常充裕,往後多年「寸金尺土」也許將會成為絕唱。順帶一提,廣州樓市呎價比深圳又要再低一截,相差超過30%。

同時,由於「地少」,港人就算肯住偏僻的地方,樓價也是以百萬單位計算,但深圳與廣州等只要搬遠一點,價錢可以有著65%、甚至更多的Difference,有位走。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即使較偏遠地區,樓價也是以百萬單位計算。(Peter PARKS / AFP)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即使較偏遠地區,樓價也是以百萬單位計算。(Peter PARKS / AFP)

若然真的「We’re on our own」(其實在樓市的世界這很正常,本地供求乃發展關鍵),那麼就要分析一下港人收入是否負擔得起(或值得負擔)目前樓價?據3月打工仔月入中位數22,000元,要購買一個500呎單位,以平均呎價11,209港元計算,需要560萬港元,即使不吃不喝不花錢兼零按息,全部錢攞去供樓,都要供21.2年。

有人說兩個人一齊供,便是10.6年,唯心水清的人將反駁:「但兩個人供一間樓,便是每人半間,不是一人一間」。另別忘了,上述情況是假設所有收入都用來供樓,因此實況將更大鑊,香港D樓還是超貴!

放眼倫敦,據英國ONS數據,2024年London的負擔比率(中位樓價/中位收入)為11.1倍,而整體英格蘭則僅7.7倍。

供樓比較租金理論

近日有見報道指,供樓平過交租,即轉租為買,乘機上車。無可厚非從開支角度去考慮,此舉Make Sense,但這也許反映租金在這座城可能出現偏貴情況。趁此不妨比較一下各大城市的「市中心租金與收入比率」,據Numbeo最新數字,香港與北京、上海不相伯仲,但比深圳高出25%以上,亦比東京多兩成,不過比較倫敦、新加坡則便宜一點。因此,香港租金不算最難頂,但同時亦絕非Attractive。買樓免交租這Argument對部份人來說還算成立。

目前,利好樓市的主要因素是減息,唯這可是個Apply To全球大部份資產的Factor。

值得關注影響需求的是,香港出生率跌至歷史新低,名列全球最低組別,情況且已維持了好一段時間,已嚴重構成需求面下行風險。因此,港府採取搶人才招數,只是專才來港工作賺幾年錢後,很可能會回Home Town買樓,不一定捱買香港貴樓,同樣金額回去可以買兩、三個單位。Why Not?

另從宏觀與大方向角度看,如上文指出,隨著香港與中國大陸經濟、政策日益接軌,金融資產價格理論上將逐步與內地趨同。事實上,於美中今回貿易戰中,香港已不再享有特殊關稅地位,被視為中國一部份,這意味著資產溢價空間逐步收窄。

此外,越來越多港人退休後選擇北上定居,享受更低生活成本,進一步削弱本地住房需求。

即使樓價自高位回落,但港樓所面臨的挑戰著實比其他可比較的城市為多,唯一解救方法就是真正重拾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所需的條件(你懂的),而與大灣區過於重疊定位、模糊差別,只會對金融資產百害而無一利,踩得愈深,傷得愈重。◇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