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香港的防衛歷史,許多人都聽說過那七座屹立於新界北部山頭上的「麥景陶碉堡」。這些二級歷史建築由英軍於冷戰時期興建,負責監視中國解放軍及深圳河對岸的情勢,自東至西延綿超過七十年,可謂是當時香港邊境防線的中流砥柱。

堡壘周邊雜草叢生。(劉永康提供)
堡壘周邊雜草叢生。(劉永康提供)

然而,少有人知道,在這條防線的更北端——沙頭角河畔的一座小山丘上,竟還隱藏著一個規模可觀的祕密監察堡壘。從外觀來看,這座堡壘的體積與麥景陶碉堡相若,甚至更為龐大,其主要用途推測是監視非法入境者的動向。

堡壘的通風口。(劉永康提供)
堡壘的通風口。(劉永康提供)

沿著小山丘登上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數個通風孔,透露出地下結構的存在。堡壘周邊雜草叢生,遺留著不少垃圾與雜物,隱蔽程度遠超從前,或許也反映出這裡已多年無人管理。

探索遺跡入口。(劉永康提供)
探索遺跡入口。(劉永康提供)

在搜尋一番後,發現了三個入口,其中兩個已被完全封閉,僅餘一處入口尚可通行。走入其中,只見內部構造與記憶中金山碉堡頗為相似:一條狹長走廊貫穿兩側房間,中段則是一個較大的空間。然而,由於堆積著大量膠樽與雜物,加上地面濕滑,天花滴水,環境悶熱潮濕,進一步探索困難重重。

尋覓到一處尚可進入的入口。(劉永康提供)
尋覓到一處尚可進入的入口。(劉永康提供)

鏤空牆身。(劉永康提供)
鏤空牆身。(劉永康提供)

儘管如此,仍能從牆身見到一些舊儀器的痕跡,似乎是當年英軍所遺留下的設施。這座堡壘,如今雖已無防衛功能,卻仍靜靜地守望著邊境,見證着香港冷戰時期的邊防歷史。@

鏽跡斑斑的牆壁。(劉永康提供)
鏽跡斑斑的牆壁。(劉永康提供)

牆身見到一些舊儀器的痕跡,內裡堆滿了垃圾。(劉永康提供)
牆身見到一些舊儀器的痕跡,內裡堆滿了垃圾。(劉永康提供)

牆身見到一些舊儀器的痕跡。(劉永康提供)
牆身見到一些舊儀器的痕跡。(劉永康提供)

牆身見到一些舊儀器的痕跡。(劉永康提供)
牆身見到一些舊儀器的痕跡。(劉永康提供)

內裡堆滿大量垃圾雜物。(劉永康提供)
內裡堆滿大量垃圾雜物。(劉永康提供)

已荒廢的堡壘。(劉永康提供)
已荒廢的堡壘。(劉永康提供)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