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接單就是立即死亡,大家寧可慢慢死。」中國廚房電器製造商任傑基(Jacky Ren)向路透社坦言。為了保住美國客戶,當前不少出口商只能虧本出貨,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
路透社報道,任傑基經營的吉星電子電器公司(Gstar Electronics Appliance)仍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自特朗普政府首次加徵關稅以來,一直承受巨大壓力。儘管美中官員近期達成初步共識,擬放寬部份出口限制並削減對稀土產業的關稅,對這類未將產能外移的小型企業而言,實際幫助有限,反而因競爭加劇而雪上加霜。
港大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表示,若這種虧損出貨的情況持續3至4個月,許多中小企業恐將撐不下去,「這也是美國的一個談判籌碼」。
儘管中美貿易戰暫時休戰,但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仍比去年高出30個百分點。
中國工業企業的壓力已有跡可循。今年4月,虧損企業達16.4萬家,年增3.6%,佔總數約三分之一;同季產能利用率也從去年底的76.2%降至74.1%,逼近歷史低點。雖然5月出口年增4.8%,顯示整體仍具韌性,但對美出口仍大減三成以上,價格競爭激烈,壓低了整體售價。
高盛經濟學家閃輝估計,中國有1600萬個工作崗位(佔中國勞動力總數的2%以上)涉及到輸美產品的生產。
在日內瓦美中會談前,中國勞動密集產業如傢俱、玩具等已出現破產徵兆。雖然關稅暫時調降避免了大規模裁員,但專家警告,仍有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岌岌可危。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4月29日在白宮新聞會上談到美中關稅戰時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看到,對中國來說,這些中國關稅是不可持續的。在過去的幾天裏,我看到了一些非常大的數字表明,如果這些數字持續下去,中國可能會很快失去1000萬個就業。」貝森特說,「即使關稅下降,他們也可能失去500萬個就業。」
中國南方一間醫療設備公司的行銷主管Candice Li透露,因美國客戶要求延後付款,公司現金流吃緊,已兩個月無法發薪。她說,「表面看起來平靜,其實生意非常難做」,目前已有四分之一員工離職,「連工資都發不出,怎麼營運?」
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ía-Herrero)表示,美方現行關稅本身已造成極大壓力,「這是北京的弱點,但對華府而言也不是一張好牌」,美方同樣面臨高通脹與供應瓶頸問題。
不過,美國勞工統計局周三(6月11日)發布的5月份通脹報告顯示,通脹指標「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1%,低於道瓊斯預測的0.2%,同比上漲2.4%,符合預期。
儘管如此,並非所有中國企業都處於困境。中國仍供應全球約三分之一商品,美國與其它國家短期內難以徹底脫鉤。不過,聖誕裝飾、家電與中低階電子產品等非關鍵產業,首當其衝,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認為,目前中國企業得以支撐,部份是因美國進口商趕在加稅前囤貨,以及中共當局擴張財政、減息刺激。但隨這些支撐力逐漸減弱,後續壓力將進一步升高。
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教授史鶴凌(He-Ling Shi)則直言:「中國仍高度依賴出口導向的低端製造業來支撐經濟,長期來看仍是一個大問題。」#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