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府於2018年在南韓首爾龍山區梨泰院洞購入緊鄰總統辦公室與總統官邸等核心地段的地皮,這一事實於近日被披露,引發廣泛爭議。
據《亞洲經濟》2025年5月13日報道,中共政府於2018年12月簽署購地合同,以299.2億韓圜在首爾龍山區梨泰院洞一帶購入11塊地皮,合計面積4,162㎡。次年7月底支付尾款後,所有權正式登記在中共國名下,購買主體是中共駐韓大使館。
這是中共政府首次被公開曝光在南韓購買土地。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外交使節可就用於使館公務用途的不動產享有免稅待遇。由於南韓現行法律並未對外籍人士或外國政府的土地交易設限,中共政府在購地過程中無需向南韓政府申請許可,也未受到任何限制。
南韓外交部相關人士表示:「駐韓外交使團在南韓購買土地時,無需單獨獲得政府同意或申報。」但據悉,若駐韓使館在購地後計劃施工,其用途和目的在建設前需與南韓政府協商。
地點敏感、用途不明 引發安保疑慮
根據《亞洲經濟》記者實地探訪,中共政府購買的地皮坐落於首爾龍山區的南山山麓,距離當前南韓總統辦公室、漢南洞總統官邸僅約1.5公里,而距美國駐韓大使館遷建地「坎普·科伊納」直線距離僅1公里。該區域周邊分布著多個核心行政、安全和外交機關,地下還通過首都圈廣域快速列車(GTX)A線,屬於首爾城市發展的戰略樞紐。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塊土地自中共政府購買後,六年間始終處於閒置狀態,仍保留著原來的高爾夫練習場、圍牆及一棟三層西式住宅,未見任何開發跡象。據《亞洲經濟》記者介紹,土地四周設有多組CCTV監控設備,顯示出一定程度的安保管理,但沒有對外公布其用途或施工計劃。
中共駐韓大使館方面回應稱,該地塊「係大使館公務用途」,但因新冠疫情影響,使用與開發計劃被延後。然而,對於具體用途、未來建設內容等問題,大使館表示「屬內部事務」,未給出進一步說明。
根據南韓政府公開的地價訊息,該地塊於今年1月1日的公示地價為約320億韓圜(每3.3㎡2548萬韓圜)。但若按法院近期針對周邊同類地塊的評估價值(每3.3㎡8800萬韓圜)估算,該地價格已突破1,000億韓圜,漲幅超過三倍。
許多國家對外資購地設限 南韓未設限制
目前南韓法律並未對外國人或外國政府在韓購買不動產設定實質性限制。根據前國民力量黨國會議員洪碩晙於2023年9月公開的國土交通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中國人所持南韓土地面積達到20.66k㎡。2023年的外國人購地交易中,中國人比重高達64.9%,顯示中資在南韓不動產市場的影響已極具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中有兩塊地皮原屬南韓政府所有,於2017年出售給個人,僅一年半後便被中共政府購買。過程雖無違規之處,但也引發公眾對國家安全的擔憂。
相對於南韓,很多國家通過立法限制中國人購買該國土地。美國已有35個州通過立法限制中國人或中資企業購地,核心理由是考慮到國家安全與土地主權。加拿大於2023年開始全面禁止外國人購買住宅性質的不動產。相比之下,南韓對外國政府購地缺乏審查機制,相關部門在審查過程中基本按照普通商業交易處理,顯示出明顯的制度空缺。
此外,南韓國民在中國無法擁有土地所有權,而中共政府及中國人卻能在南韓自由購買不動產,這種「不對等的土地制度」也成為南韓媒體和學界批評的焦點。
安全專家與政界:外國政府購地 須加強法律審查
中共政府於首爾核心區域購地事件曝光後,南韓社會普遍認為,若土地交易的主體為外國政府,且地塊靠近重要政務區,這可能已不再是單純的房地產市場行為,而涉及國家安全與外交關係。
多位安全事務專家指出,中共近年來通過大使館、國有企業等渠道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略性地產布局,尤其是在鄰國和重要交通節點的投資,更應引起南韓政府的高度警惕。首爾作為南韓的行政和外交中心,涉及國家安全的土地交易不應僅以「市場自由」為由輕易放行。
洪碩晙曾多次強調,南韓公民無法在中國擁有土地,但中國人卻可以在南韓首都的戰略地段購地,這種制度上的不對等值得警惕。他呼籲,政府儘快修訂相關法律,建立對外國政府和特定國家購地行為的風險審查機制。
目前,南韓政府尚未就此事件出台正式政策,但輿論壓力和安全憂慮已促使部份政界人士呼籲重新審視外國政府在韓購地問題,並推動修訂更具防禦性的法律。#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