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癌症中心最近推出一項嶄新的癌症檢測技術,結合「基因組學」與「細胞染色體」分析,協助病人更準確找出致癌原因,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這是目前全港唯一一間私家醫院同時具備兩種高端檢測技術,可全面分析癌細胞的「內部密碼」,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向。
一次驗出多種基因突變 減少等報告時間
養和醫院自2013年開始引入「次世代基因排序(NGS)技術」,針對肺癌、血癌、腦癌、大腸癌及子宮內膜癌五大類型,設定特定基因檢測組合,協助醫生快速判斷是否適合使用標靶或免疫藥物。
從2023年8月至2024年12月,養和已進行超過930宗肺癌基因檢測,當中逾一半屬於EGFR基因突變,這類病人多數可用標靶藥物治療,效果理想。
2024年11月正式推出「綜合性癌症基因組學檢測」(CGP)。這項技術可以在一次檢測中,同時分析高達335個與癌症有關的基因突變,找出如「微衛星不穩定性」、「腫瘤突變負荷」等重要生物指標。
相比其他需送往外國化驗的檢測,養和能在院內完成抽樣、化驗及分析,大大縮短等候時間,由一般的4星期縮短至約2星期。
結合染色體檢測 揭開癌細胞的「進化秘密」
除了基因突變外,癌細胞染色體的結構變化也是關鍵線索。養和引入「細胞遺傳學」分析,可從單一細胞檢視整體染色體情況,對血癌等疾病尤其重要。
例如,利用「核型分析」和「螢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醫生可以看到染色體異常的情況,如導致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費城染色體」異變。
更重要的是,養和現時已配合「人工智能(AI)技術」分析染色體圖像,幫助病人更快獲得診斷結果。
個案分享:轉藥後病情改善 年長患者也可安全治療
63歲的張先生原患非小細胞肺癌,雖曾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但2025年初復發。經CGP檢測後,發現癌細胞已產生新的突變,原藥無效。醫生根據結果即時轉用另一種針對新突變的標靶藥,病情迅速好轉。
另一名90多歲的何女士,曾患尿路上皮癌,復發後因年紀大無法接受化療。醫生為她抽取淋巴組織進行CGP,發現她帶有BRCA基因突變,成功配對到副作用較少的口服標靶藥,現時病情穩定,生活質素得以維持。
專家:全方位基因檢測是癌症治療第一步
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陳煥堂醫生表示,全方位的基因及染色體檢測,有助醫生更精準地了解癌症本質,再配合標靶、免疫、放療或手術等不同方法,為病人度身訂造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