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巨頭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近日宣布,將停止自美國向中國出口汽車。此舉緊隨福特(Ford)於今年4月採取的類似行動,顯示美國車企正重新評估其在中國市場的布局與策略。
這項決策出現在中美貿易緊張再度升溫的背景下。儘管雙方近期在瑞士達成為期90天的暫時性關稅緩和協議,但新一輪關稅政策與政治風險仍使出口成本飆升、企業利潤受損。
通用汽車發言人表示,公司過去主要通過旗下的道朗格(Durant Guild)高端進口車品牌與銷售平台,將少量車輛從美國出口至中國,該業務在其中國市場銷量中佔比不到0.1%。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由於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我們決定重組道朗格業務,並相應地優化通用汽車在中國的營運。」
美國車企面臨的挑戰
美國車廠面臨的困境,不僅源於中國高關稅導致售價飆升,更受到在中共政策扶持下本土品牌迅速崛起的衝擊。比亞迪2024年淨利成長34%,已躍升為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上汽集團旗下的MG(名爵)品牌在歐洲銷量達24.3萬輛,年增5.1%。在激烈競爭下,傳統車廠被迫縮減業務、壓低利潤,甚至選擇退出部份市場。
此外,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也引發國內車廠不滿。總統特朗普5月8日宣布與英國達成新貿易協議,降低英國車輛進口美國的關稅,引發通用、福特與斯泰蘭蒂斯三大車廠的反彈。這三家公司所屬的遊說組織「美國汽車製造商政策委員會」(AAPC)公開批評此舉損害《美墨加協定》(USMCA)下的北美夥伴,如墨西哥與加拿大。
業界擔憂,未來一輛美國零件佔比極低的英國車,可能比使用大量北美零件的墨西哥車更容易進入美國市場,衝擊本地供應鏈與就業。儘管白宮表示優惠僅限首批10萬輛進口車,但外界仍憂心此舉恐成未來對歐亞談判的先例。
全球車市持續低迷
美國車廠面臨的壓力也體現在財報表現上。通用下調了2025全年業績預期,首季淨利潤同比下滑6.6%。福特第一季度顯示,淨利潤同比大跌約64%,營收則下降5%;歐洲車市同樣低迷,平治、寶馬和福斯集團淨利潤下降幅度高達43%,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銷量下滑14%,雷諾則勉力維持現狀。
在亞洲,日本車企同樣遭遇寒冬。日產汽車(Nissan)2024年度財報顯示虧損約45億美元,宣布裁員2萬人,並關閉7家工廠;全球龍頭豐田汽車(Toyota)也被迫下修利潤預期。
通用汽車此次暫停對華出口的決定,被視為全球汽車產業在面對地緣政治、關稅壁壘和市場格局重塑等多重挑戰下的縮影。#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和《赫芬頓郵報》的相關報道)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