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周二(5月20日)宣布,對來自中國的活性陽極材料(Active Anode Material)進口產品作出反補貼調查(Countervailing Duty, CVD)初步肯定性裁定,認定中國出口商獲得不公平政府補貼,最高補貼率高達721.03%。

活性陽極材料是電動車電池的關鍵組成,主要由石墨與矽材料構成,廣泛應用於新能源產業。這項裁定是美國針對中國電池材料補貼展開貿易調查的重要進展,並與針對相同產品的反傾銷調查(AD)同步進行。

初步裁定結果顯示,兩家中國企業獲得的補貼率均逾700%。其中,上海韶盛針織有限公司(Shanghai Shaosheng Knitted Sweat,音譯)被裁定補貼率為721.03%,湖州凱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Huzhou Kaij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rp., Ltd.)則為712.03%,兩者皆因未充份配合調查而依據「不利推定事實」(AFA)計算。此外,松下貿易公司及其它出口商的補貼率為6.55%。

根據規定,若美國商務部作出初步肯定的反補貼裁定,將要求進口商自公告日起,對相關中國產品繳納相當於補貼稅率的「暫時性現金保證金(cash deposit)」。

是否最終加徵正式關稅,將取決於美國商務部與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分別作出的最終裁定。根據既定程序,最終關稅命令預計將於11月20日正式發布。

調查背景與產業衝擊

美方指出,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天然與人造石墨陽極材料接受大量政府補貼,造成價格扭曲,嚴重損害美國本土產業的公平競爭環境。

本案源自美國石墨產業業者於去年12月提出的請願書,指控中國企業在國家補貼與產能過剩推動下,以低於成本價格出口石墨產品,嚴重擾亂市場。請願方要求對中國石墨產品課徵最高920%關稅,並警告該產業正「面臨來自中國的惡意貿易行為威脅」。

早在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國政府已對中國合成石墨加徵25%關稅,作為對中美貿易戰的一部份。然而,產業界認為現行關稅不足以遏止中國的傾銷行為,呼籲政府大幅強化貿易防衛措施。

中國是全球石墨的主要生產國,供應了全球超過90%的陽極材料。根據諮詢公司Capstone LLC的數據,美國對中國石墨進口依賴程度極高,約59%的天然石墨與68%的人造石墨來自中國。這種高度依賴也引發政策制定者的關注,成為供應鏈安全的重要議題。

除反補貼案外,美國同時進行針對中國陽極材料的反傾銷調查。若兩案皆成立,中國輸美產品將面臨雙重關稅壓力。#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