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tóng huī bǔ hǔ,gǔ yě chí yuán 。

童恢捕虎,古冶持黿。

ㄊㄨㄥˊㄏㄨㄟ ㄅㄨˇㄏㄨˇ,ㄍㄨˇㄧㄝˇㄔˊㄩㄢˊ。

童恢捕虎,古冶持黿。

【註釋】

(1)童恢:字漢宗,東漢琅邪姑幕(今山東諸城市西南)人。曾擔任不其縣令,又陞遷丹陽太守,奉公廉潔,勤政愛民。
(2)古冶:古冶子,春秋時代人。善於游泳,以勇力事齊景公。
(3)黿:大鱉。

【語譯】

童恢公平審理被捕的老虎,古冶子在砥柱中流裏捉大鱉。

【人物故事】

童恢

據《後漢書‧循吏列傳‧童恢》,童恢自幼家風良好,父親童仲玉遭遇荒年時,傾家蕩產以賑救災民,九族鄉里靠他保全性命的數以百計。童恢年輕時在州郡當小吏,司徒楊賜聽聞他執法清廉公正,就徵召任用他。直到楊賜被彈劾將免官時,下屬都辭職離去,唯獨童恢前往朝廷為他申辯。直到冤屈平反,下屬全又回到官府,童恢就持杖走了。童恢因此被人們所讚美。

童恢擔任不其縣縣令時,官吏與百姓若觸犯法令,就依據情勢明白告知。若官吏稱職,百姓行善,皆賜給美酒佳餚以勉勵他們。當時境內平靜,耕作紡織、播種收成,皆有條理,接連好幾年牢獄都沒囚禁犯人。鄰縣流民前來歸順,二萬多戶遷居來此。

當地百姓曾被老虎所害,就設了柵欄捕捉,生擒二虎。童恢聽說後,出來罵老虎說:「天生萬物,唯有人最尊貴。虎狼應當捕食六畜(馬、牛、羊、雞、犬、豬),你卻殘害於人。依據王法,殺人者要處死,傷人則依法論處。你若是殺人者,應當低頭認罪;自認為清白的,應當號叫喊冤。」一隻老虎低頭閉目,有如震驚恐懼的樣子,他立刻就叫人殺了這隻老虎;另一隻老虎看著童恢吼叫,奮力跳躍,童恢就下令釋放。童恢死後,不其縣百姓為他立童公祠,年年祭祀,感念其德。

二桃殺三士(古冶子)

晏子(晏嬰)一日三諫齊景公。晏子諫君圖。(志清/大紀元)
晏子(晏嬰)一日三諫齊景公。晏子諫君圖。(志清/大紀元)

據《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侍奉齊景公,都以能以勇力和老虎搏鬥而聞名。有一回宰相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謙遜地小步快走,而三人都不站起身來,非常失禮。

晏子入宮對齊景公說:「我聽說賢明之君所養的勇士,對上有君臣之義,對下有長幼之倫,對內可以制止暴行,對外可以威震敵人,君上獎勵其功勞,臣下佩服其勇氣,所以地位尊貴,俸祿優厚。如今君王所養的勇士,對上無君臣之義,對下無長幼之倫,對內不能制止暴行,對外不可威震敵人,這不過是禍國殃民的人,不如除去他們。」他認為這些勇士有勇力,但不懂「上尊下卑」之禮,恐有機會在不知尊卑之下以下犯上,是心腹大患。

齊景公說:「這三人,與他們搏鬥恐怕贏不了,暗殺他們恐怕也刺不中啊!」晏子說:「他們都只是以蠻力攻擊強敵的人,不會講長幼之禮。」因而請齊景公派人僅送給他們兩個桃子,說:「三位何不論功來吃桃子?」

公孫接仰天而嘆說:「晏子真是足智多謀的人啊!這是他讓景公考核我們的功績,若不接受桃子便是表示自己沒有勇氣,但人多而桃少,就只有按照功勞大小來吃桃了。我曾與大獸搏鬥,再打老虎,若以我的功勞,可以單獨吃上一個桃子,而不必與人分享。」公孫接說完就起身拿了一個桃。

田開疆說:「我曾手持兵器兩次打退三軍,若以我的功勞,也可以單獨吃上一個桃子,而不與人同食了。」田開疆說完也起身拿了一個桃。

古冶子說:「我曾隨君王渡越黃河,大鱉銜起左邊駕車的馬游進砥柱山旁的激流。當時情況不能游水,我就潛水而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捉到大鱉而殺了它。我左手握住馬尾,右手提著鱉頭,如鶴一般躍出水面。船夫都說:『河神出來了啊!』仔細一看,原來是大鱉的頭。若以我的功勞,也可以單獨吃上一個桃子,而不與人同食了。你們二人何不把桃子交還給我!」古冶子說完就起身拔出劍。

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勇猛不如你,功勞不及你,拿桃不禮讓就是貪啊;然而如此貪婪,卻依然恬不知恥地活著,還有甚麼勇敢可言?」二人都交出桃子,刎頸而死。

古冶子看到這種情形,說道:「他們二人皆死而我獨活,就是不仁;用言語羞辱別人而誇耀自己,就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死,就是無勇。」也放回桃子,刎頸而死。齊景公得知後為他們更衣入殮,以士禮葬之。#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龍文鞭影】系列)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