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lì chēng wū huò ,yǒng shàng mèng bēn  。

力稱烏獲,勇尚孟賁。

ㄌㄧˋㄔㄥㄨㄏㄨㄛˋ,ㄩㄥˇㄕㄤˋㄇㄥˋㄅㄣ。

力稱烏獲,勇尚孟賁。

【註釋】

(1)稱:讚譽。
(2)烏獲:戰國時代秦國力士。受秦武王重用,和力士任鄙、孟賁皆位至大官。
(3)尚:尊崇。
(4)孟賁:戰國時代齊國勇士。字說,也稱孟說。

【語譯】

烏獲因力大而被稱揚,孟賁因勇猛而受推崇。

【人物故事】

烏獲、孟賁

據《東周列國誌》,秦武王高大有力,喜歡與勇士比賽力氣,烏獲(力舉千鈞)、任鄙(手格虎豹)祖先本為秦國將領,秦武王寵愛重用他們,增加其俸祿品級。

有個齊國人孟賁,字說,以力氣大而聞名,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曾在野外看見兩隻牛相鬥,孟賁從中用手分開它們,一隻牛俯伏在地上,一隻牛仍用牛角牴觸不止。孟賁一發怒,左手按住牛頭,右手拔出牛角,角出牛死。人們畏懼他的勇猛,不敢與他抗爭。

聽說秦武王招天下勇力之士,孟賁往西渡越黃河。岸上等待渡河的人很多,平日都依次上船。孟賁最後才到,強行要登船先渡河。船夫氣他傲慢無禮,用船槳打他的頭說:「你如此橫蠻,難道是孟賁嗎?」孟賁瞪大眼睛怒視,頭髮豎立,眼眶瞪裂,大喝一聲,頓時波濤洶湧。船上的人全在船身搖動下落入河中。孟賁奮力划槳,一去數丈,一會兒就渡河上岸,直接到了咸陽。秦武王一試知其勇猛,也拜大官,與烏獲、任鄙一起重用。

秦武王在周朝太廟旁觀看九鼎,這九個寶鼎是禹王收取九州進獻的銅,各鑄成一鼎,記載其本州的山川人物,及貢品、賦稅、田地的數量,鼎足和鼎耳都有龍形花紋,又稱「九龍神鼎」,夏朝傳至商朝,為鎮國之重器,如九座小鐵山,不知重多少斤兩。

秦武王遍覽了一回,讚歎不已。鼎腹有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等九字分別,武王指雍字一鼎嘆曰:「此雍州,是秦國之鼎,我應當帶回咸陽啊!」接著問守鼎的官吏說:「此鼎曾有人能舉起嗎?」官吏回答:「自從有鼎以來,未曾移動,傳說每鼎有千鈞(三萬斤,一鈞為三十斤)之重,誰人能舉?」

武王就問任鄙、孟賁說:「二位力氣大,能舉起此鼎嗎?」任鄙知道武王力氣大而好勝心強,就說:「我的力氣只可勝任百鈞,此鼎重了十倍,我不能勝任。」孟賁伸出胳膊向前說:「我請求試試,如果舉不起來,請勿怪罪。」孟賁將鼎提起約離地半尺後放下,因用力過猛,眼珠迸出,眼眶流血。武王笑說:「你費了好大力氣!既然你能舉起此鼎,我難道不如你嗎?」

任鄙勸諫說:「大王萬乘之軀,不可輕易嘗試。」武王不聽,任鄙拉著武王衣袖一再勸諫,武王說:「你自己做不到,就妒嫉我嗎?」任鄙不敢再說。武王想道:「孟賁只能舉起,我偏要行動幾步,才可誇勝。」就盡生平神力,舉起鼎離地半尺,剛要移步,不覺力盡失手,鼎落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腳上,壓斷脛骨,捱至半夜而死。事後孟賁因舉鼎之罪被殺,誅滅家族;而任鄙能勸諫,任用為漢中太守。

【說明】

《東周列國誌》為長篇小說,除《三國演義》外,此書是流傳最廣的歷史演義。起初明朝余邵魚編《列國誌傳》,明末馮夢龍改編成《新列國誌》,刪除明顯不符史實的傳說,並增添許多重要內容,清代蔡元放再修訂成《東周列國誌》。《東周列國誌》史學價值頗高,因為馮夢龍和蔡元放都認為歷史演義要忠於史實,蔡元放在《東周列國誌‧讀法》中說:「讀《列國誌》,全要把作正史看,莫作小說一例看了。」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