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者吵著「我要回家」 掌握「三不、三意」溝通原則

當認知障礙症患者說出「要回家」,主要傳達的情緒其實是「不安」。照顧者需要細心聆聽「我要回家」背後的微妙訊息,理解造成不安的可能原因,才能見招拆招。

這時需要處理的是他的情緒,而不是現實,所以千萬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爭論現實上,例如「這裏到底是不是你家」、「你要怎麼回家」,而要試著讓認知障礙症患者信任你。當認知障礙症患者對照顧者有足夠的信任和良好的關係時,他才會願意聽你說、對你的「安排」感到滿意。

但這不表示照顧者要跟認知障礙症患者一起進入他的現實,或是把他的現實加油添醋地「真實化」。強化他的錯誤現實對他的認知並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更多誤會。

因此,在與混淆記憶和現實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溝通時,必須掌握「三不」與「三意」原則。

「三不」溝通原則

1.不評論現實
2.不承認現實
3.不否認現實

「三意」溝通原則

1.同意

用他的話開頭,當認知障礙症患者說「我想回家」,照顧者可以重複:「你想回家。」也可以用他的情緒開頭:「你現在很擔心、很想回家。」讓他知道你懂,且同理他的心情。

透過「同意」,營造「我是來幫你的,我懂,我跟你一國!」的氣氛,就比較容易得到他的信任,成功跨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2.轉移注意

從認知障礙症患者身上儘可能擷取資訊,聚焦在哪些人、事、物或活動能改善他所處的狀況,試著滿足他真正「思念」、「需要」的那樣事物。

可以的話,讓他和掛記的那個人見面或通電話,安撫他的情緒;或提供他習慣的物品,給他安全感;也可以和他討論或進行那些有助於穩定情緒、轉移注意力的話題及活動。

如果真的沒有東西可以轉移注意力,就讓他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直接告訴他:「我很需要你跟我在一起!」、「我真的很喜歡你跟我在一起!就我們兩個!」接著再引導他一起進行平時他常做或是喜歡做的事。

3.創意

說到創意,有經驗的照顧者就知道,認知障礙症患者每天創造出來的場景都創意爆棚,照顧者得見招拆招。當認知障礙症患者說想回家時,「創意」和「轉移注意」這兩意是相輔相成的,可以交替使用。

例如,先轉移認知障礙症患者對「要回家」這件事的注意,讓他能靜下來聽你說,或願意配合接下來你用「創意」發想出來的活動。相反地,發揮「創意」引導認知障礙症患者從「想回家」的執念和情緒中跳脫出來,實際上也是要達到「轉移注意」的目的。

面對認知障礙症患者吵著要回家的情緒和行為,「溝通三意」就像一套功夫,使用時記得確實運用三意,融會貫通套用在所有情況。不過,說法和對話內容得根據當下場景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狀況靈活變換,嘗試用不同方法回應認知障礙症患者真正的「需求」或「情緒」。

深挖失智者潛藏情緒 釐清溝通癥結點

在與認知障礙症患者溝通「我要回家」這件事時,我們必須同理認知障礙症患者「想回家」的情緒,找出他的潛台詞。說著「我要回家」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內心有甚麼樣的情緒?是焦慮、不安、害怕?還是失去掌控的感覺?

我們聽在耳裏的,他的抱怨、哭泣、甚至怒罵,其實都是他內在崩潰的聲音,只是他失去了連結因果和表達情緒的能力。

照顧者要反覆提醒自己—他會這樣說、這樣做,是因為大腦的記憶和資訊存取功能壞掉了,我們無法改變這一點,但可以探究隱藏的原因,從問題的癥結點下手。

(網站專文)

書封。(高寶出版提供)
書封。(高寶出版提供)

(本文摘編自《留住相愛,停止傷害:臨床實踐的認知障礙症照顧方案,陪伴患者也照顧自己,走出情感疲勞,找回生活平衡》,高寶出版提供)#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