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結業潮未止,開業近10年的行山露營用品租借服務公司「Tent一Tent」將於本月20日結業。店主Dennis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受移民潮、經濟不景、政府削學校資助等原因影響,已流失了約六至七成的客源;業績由最好時期的年收入110萬元跌至如今只有約30萬元。
Dennis憶述自己年輕時曾參加童軍,從那時起就一直很喜歡行山和露營;當年曾經去過香港的西灣和鹹田灣,覺得那裏風景非常優美,因此開始對露營產生興趣。當時仍是學生的他,覺得購買一整套露營裝備的費用頗高,與其花大筆錢購買,不如用相對便宜的方式租用裝備,例如只需一百多元便可以租用一次。
由於覺得有市場潛力,當時仍是學生的Dennis從2015年開始營運露營用品租借的業務。起初,他只是投入幾千元。購買兩、三個背包加上兩個帳篷,湊成一套裝備,然後就在Facebook宣傳。他當時一邊做兼職,一邊累積顧客,其後逐漸加大投資。
回顧過去十年,他認為早期的露營風氣較為盛行,經營了兩、三年後開始有團體客戶,例如教會或學校需要10至20人的裝備。從那時起,他開始陸續添置雙人和4人帳等裝備以擴大經營規模,現時可以提供約300人的露營裝備。2019年到2022年間是生意最好的時期。
接大陸客有侷限
被問及能否接到中國大陸遊客的生意,Dennis坦言,2023年開關後也有接觸過這類客人,但問題在於經營模式根本不同,大多數來香港露營的大陸遊客都是參加旅行團預先包辦好的活動。Dennis當時也研究過是否可以這個發展方向,但發現限制相當多,首先要在大陸有人脈或客源;其次,為了安排他們來香港,需要辦理旅遊執照等手續。此外,大陸遊客來港行山多數只是行程中一至兩天的活動,旅行社本身通常也已有資源購入裝備。
他透露,在重新通關後,有大陸旅客來租用裝備,只是數量不足以支撐營運成本,而且這類「散客」並非他的主要客源。他的核心業務是針對團體客或家庭客,一單團體訂單可能涉及40至80人,人均消費約300至500元。
他又指,經營生意應追求「回頭客」,「這些來露營行山的大陸旅客,會否每年都再來一次?這就是可持續性的問題」。香港學校則每年都會舉辦夏令營或親子活動,可持續穩定地提供相同規模的客源,收入也有保障。
受政府削資助、移民潮影響
關於團體客訂單近年下跌,Dennis表示曾向學校和社福機構了解,發現與近年政府削減資源,機構在處理既定項目外難再分配額外預算去辦露營。並引述有官校教師指,疫後行政負擔增加,學校主力舉辦大灣區交流團等其它活動,已很少再搞露營活動。
被問到移民潮的影響,他坦言在2022年之後,許多客戶和朋友都已移居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大多是家庭或消費能力較強的中產階層,讓他失去了原本主力的家庭客群。而且家庭客群往往是兩、三個家庭一起出動,每次10至20人。
Dennis指,目前已經流失約六至七成的客源;過去每宗訂單的人均消費大約是500至600元,但現在幾乎跌至每單300元左右。以業績最好的時期來計算,由最高峰年收入110萬元跌至現時僅30萬。
他認為現時整體經濟環境不佳,很多人手頭資金緊張,自然會選擇更加保守的消費方式。不過,他提到如在「淘寶」買背包、水袋、地墊、爐具、炊具、營燈、桌椅等,加起來每人約需1,000至1,500元,但如果向Dennis租用,兩人份的裝備只需200元,從價格來看,其實並不直接競爭。
慶幸沒有「留戀」
2023年對Dennis來說是個分水嶺,他認為如果當時選擇結業,便可帶走盈利;但到了現在,基本上已將僅存的資金都投進去支撐營運。從2024到2025年這兩年間,他一直處於勉強持平或輕微虧損的狀態。因此,他覺得現在要離場。
至於如何重建本地市場,Dennis也思考了很久,但實在想不到太多切實可行的方式。回顧他剛大學畢業時,年輕一代的消費力很強,可是現在18至25歲這個群體沒有呈現消費動力,多數人玩手機,平日極少外出;即使有活動,也是不太花錢。
他慶幸自己沒有「留戀」,並形容創業就像賭博,投入資金之後,未來的走向是未知的。不過,他表示自己仍年輕,未來繼續願意創業。@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