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阿巴‧埃班外交與國際關係研究所(Abba Eban Institute for Diplomacy and Foreign Relations)中國與中東事務專家蓋達利亞‧艾夫特曼(Gedaliah Afterman)指出,如果以色列對伊朗的攻勢持續升級,恐將瓦解中共在中東的影響力,也可能切斷其與伊朗這個關鍵石油供應國的貿易,隨著霍爾木茲海峽風險的上升,中國能源無法自給自足的困局凸顯。

多年來,中共一直利用與伊朗的關係來擴大其在中東的影響力,同時將廉價的伊朗原油以及更廣泛的海灣地區石油供應,作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石油買家能源結構的基石。

艾夫特曼指出,習近平本周呼籲以伊雙方避免局勢升級,並堅稱中方購買伊朗石油屬於正常貿易,反對美方主導的對伊制裁等言論,凸顯出「中國(中共)對最近的攻擊感到擔憂」。他告訴《金融時報》,「如果局勢持續升級,中國(中共)將損失能源安全(石油供應)和伊朗這張戰略底牌,損失相當慘重。」

根據美國能源訊息署(EIA)的資料,去年,伊朗原油佔中國原油進口量的約15%,整體而言,中國平均每日進口約1,110萬桶原油。

中國在2023年至2024年初持續增加從伊朗進口原油,但隨著美國加強制裁,去年底開始減少購買量。2024年初,中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數量大幅下降。同時,為規避制裁,部份伊朗原油經由馬來西亞轉運或重新標籤後再出口到中國。

霍爾木茲海峽若封 專家估中國儲備三個月告急

目前伊朗已揚言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此舉或使以伊戰爭擴大到中東區域衝突,增加全球能源供應風險。

一旦中國的伊朗原油完全中斷,而其它產油國的備用產能也無法通過該海峽輸往中國,那麼中國的能源供應缺口恐將難以彌補。因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之一沙特就是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出口原油的。

據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中國能源項目主任米哈爾‧梅丹(Michal Meidan)估計,中國大約有90天至100天的石油儲備。

諮詢機構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 & Co.)亞太地區研究主管尼爾‧卑弗列治(Neil Beveridge)表示,這場危機給習近平政府帶來的「關鍵啟示」是必須加倍推動能源自給自足策略,「如果之前推動得還不夠快,現在勢必要更快」。

分析師指出,中共可能因美國目前將重心放在中東,而非中美關係,在短期內從中受益;但長遠來看,若伊朗實力削弱,恐損害中共在中東的外交影響力,也會動搖其在國內所塑造的「全球衝突調解者」形象。

北京旁觀以伊衝突 專家:外交影響力顯侷限

儘管中共近年積極擴展在中東的影響力,但面對以伊衝突,北京可能仍選擇採取觀望態度,正如去年其敘利亞盟友阿薩德政權垮台時,中共未實質介入,凸顯中共外交影響力的侷限性。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中國與亞洲安全項目主任袁勁東(Jingdong Yuan)指出,雖然中共在口頭上支持那些「被認為遭西方不公平對待或脅迫」的國家,但實際上北京在面對區域衝突時向來行事保守。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中國計劃主任孫韻(Yun Sun)表示,若伊朗政權崩潰,將對中共在中東的利益構成損害,甚至意味著美國影響力的上升。她說:「我們熟悉的伊朗政權若瓦解,對中共而言並非好消息,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美國影響力的擴張。」#

(本文參考了《金融時報》的報道)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