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發現,逾半受訪港人曾經歷童年逆境,其中,以精神虐待及情感忽視最普遍。有團體呼籲社會正視童年創傷的跨代循環,建議設立高風險家庭早期識別機制,通過早期預防、文化反思與全人支援,幫助曾經歷ACEs的人士走出逆境。

調查於2023年11月至2025年5月期間進行。透過混合式研究方法,包括以全港性電話訪問,收集了818份有效電話問卷,以及收集16位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倖存者的故事。研究旨在了解ACEs在香港的普遍性,並探討倖存者所遭受的全方位長遠影響。

ACEs是指在18歲以前由父或母,或其他同住成年人所引發的創傷性事件。指標共有10個主要項目及3項主要分類,包括虐待(精神、身體、及性)、忽視(情感、生理)及家庭問題(目睹家人間的暴力、家人有成癮習慣、家人有精神疾病、父母分離、家庭成員入獄)。全球數據顯示,約38.8%人至少經歷1項ACEs,6%的人則經歷3項或以上。

818位受訪者中,男女比例為4.3:5.7。年齡分布上,樣本最多的群組是35至44歲,以及45至54歲群組,各佔樣本的21%。其次是25至34歲組別,佔樣本的18%。

調查顯示,53%受訪者表示至少經歷過一種ACEs,16.3%受訪者經歷過三種或以上ACEs。30.8%人曾經歷精神虐待,14.2%人曾經歷身體虐待,32.5%人曾經歷情感忽視。對比全球數據,香港樣本中的ACEs倖存者更為常見,受害形式亦更為多重。

調查揭示跨代ACEs存在

調查又發現,曾經歷ACEs而有下一代的人當中,有33%同樣會以暴力方式教導下一代,當中以言語暴力最為常見,佔24.9%,體罰及疏忽照顧則分別佔8.1%及6.8%,身體虐待亦有4.5%。另外,對比未曾經歷ACEs的群組,曾經歷ACEs的人平均會使用兩倍以上的暴力方式對待下一代。

童年逆境經驗帶來的影響方面,調查結果指曾經歷ACEs的人在抑鬱症的平均分數為1.44,較未曾經歷ACEs的人(1.39)高。曾經歷ACEs的人中24.2%被評估為高風險抑鬱症群組。在廣泛性焦慮症上,曾經歷ACEs的人的分數亦較未曾經歷的高。調查亦發現,經歷越多形式ACEs的人,就會越高機率出現抑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反映曾經歷ACEs的人的心理健康狀態較差。


在質性研究中(對16位ACEs倖存者的訪問),有不少受訪者提到出現身體症狀反應,求醫後亦未能查明病因,於是轉化成焦慮,他們亦提到自我價值及安全感低下、情緒控制亦較差,影響社交能力及建立人際關係,造成身心困擾。更有受訪者提到他們的祖父子三代均是家庭暴力的倖存者,揭示存在跨代ACEs的情況。


倡建立高風險家庭早期識別機制

「賽馬會跨步彩虹計劃」研究和服務團隊呼籲社會正視童年創傷的跨代循環,並通過早期預防、文化反思與全人支援,幫助曾經歷ACEs的人士走出逆境。他們提出建立高風險家庭早期識別機制,建議可透過在母嬰健康院、學校等場所進行系統性篩查,及時發現潛在童年逆境經驗的家庭,並推廣非暴力管教理念。同時加強公眾教育,強化兒童保護意識。

團隊又建議加強家庭正向管教教育,透過學校、社區中心及大眾媒體等,全面推廣非暴力管教技巧,開設系統化的家長教育課程;以及加強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社工等助人專業者對精神暴力的敏感度,將「目睹家庭暴力」納入兒童保護範圍內。

團隊表示,社福機構可參考並推行全人健康模式,針對地為ACEs經歷者提供親職能力培訓,減少暴力管教行為;並建議實施「施虐者輔導計劃」,透過童年逆境經驗評估,提供深度介入與治療,從根本上改善其行為模式。@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