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經典的好電影應該是百看不厭,每次看都獲得新的領悟,更是一個治癒心靈的過程。最近,我又觀看了2023年電影《新活日常》(Perfect Days)。
主角平山(役所廣司 飾)在東京清潔公共廁所的簡單生活中,體現出的對「當下」的深刻理解。其核心台詞「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Next time is next time. Now is now)不僅是對時間的陳述,更是一種貫穿全片的哲學觀,融合了存在主義、禪宗、道家思想,以及對時間本質的反思。平山不將未來的可能性提前預支,也不讓未來的未知干擾當下的平靜。

「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首先呼應了存在主義對「當下」的強調。人的存在是在當下通過選擇與行動來定義的,過去僅存於記憶,未來尚未到來,唯有「現在」是真實的、可以塑造意義的時刻。平山的生活正是這一理念的化身:他每天清晨整理床鋪、修剪鬍子、喝罐裝咖啡、清潔廁所、拍攝樹影、夜晚閱讀,這些看似單調的行為充滿儀式感,彷彿在每一個「現在」為自己的存在賦予價值。

平山的生活雖然簡單,甚至可以說是苦行僧式,但他刻意選擇這種生活方式,遠離現代科技的干擾,如電視、智能手機,僅用卡帶聆聽音樂。這反映了存在主義的自由:平山主動放棄了社會定義的「成功」(如財富或地位),轉而通過專注於當下的行動,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他的滿足感來自內心的充實,而非外在的肯定,這與存在主義強調的「自我定義」不謀而合。平山每天用老式奧林巴斯相機拍攝樹影,這些光影稍縱即逝,每一張照片都捕捉了獨一無二的瞬間。他不試圖控制或重複這些瞬間,而是全然接受它們的獨特性。

電影還有「無心」的概念,字面意為「無心」或「無念」,但並非「無情」或「無智」,而是一種心靈自由的狀態——心無掛礙,沒有執著、憂慮或預設,呈現出清晰、開放與非抗拒的特性。平山不追求他人生活的複雜與紛擾,也不逃避這些紛擾的到來。禪宗的「無心」教導我們放下自我與慾望,與世界融為一體,平山的沉默、簡單與對自然的關注(如樹影、小樹苗),正是這種融洽的體現。

平山的生活看似單調,但內在豐富,他在孤獨中保持平衡,彷彿離地兩英尺,輕盈地從一個瞬間滑向下一個。這種輕盈正是道家「無為而治」的體現。例如,當姪女突然到訪或工作時間延長時,平山並未抗拒變化,而是以實際行動應對,如喝兩杯咖啡提神,或用影子遊戲安慰他人。他將「下一次」留給未來,專注於當下能做的事,這與道家的「順應自然」高度契合。

「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鼓勵我們專注於當下的行動與責任,而非推遲到未來。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被未來的壓力、過去的遺憾或科技的干擾所困,難以專注於當下。電影提醒我們,幸福不在於未來的成就,而在於用心體驗當前的每一刻。例如,他在車中聆聽《Feeling Good》時,臉上的表情從微笑到淚水,展現了對當下情感的真誠接納。歌詞「It's a new dawn, it's a new day, it's a new life for me」與「現在是現在」形成了共鳴: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