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尚未消失,還有大大小小的病毒、細菌充斥在我們的周圍,提升免疫力是保持健康的重點。中醫師認為,通過食療、穴位按摩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打造身體的防禦屏障。
中醫觀點:身體防線有三
紐約Healthkey Group恆康集團創始人張碧恆中醫師表示,中醫所說的「正氣」,就是現代醫學指的免疫力。正氣充足時,病毒難以入侵。
中醫認為免疫系統有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衛氣,對應皮膚與黏膜的抵抗力,有抵禦病原體以及風寒濕熱等致病因素入侵的作用。
第二道防線:營氣,在血脈之中運行,現代醫學所說的巨噬細胞就屬於營氣的範圍。營氣虛弱則容易疲倦、面色差、恢復慢。
第三道防線:臟腑功能,主要和脾、肺及腎有關。中醫認為脾與腸胃屬於一個能量體系,脾虛的人消化不好,免疫功能就會低下;肺氣虛的人容易得呼吸道感染;腎精不足則影響造血。腎精是儲存在腎臟中的精華物質與能量,在其它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化生為血液,而現代醫學也發現,腎臟會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控制紅細胞生成。
此外,肝臟有解毒的作用,會將有毒物質代謝排出,有效起到防止疾病的作用。
強化免疫力三大關鍵
張碧恆續說,提升免疫力有三大原則:吃好、睡好、玩好。如果營養素攝取不足、睡眠不足及缺乏運動,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1)提升免疫力的食療
張碧恆強調,吃好的關鍵在於營養均衡,不挑食,特別是攝取足量的蛋白質、好油脂、膳食纖維。她建議,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來補充維他命,以及鋅、硒等微量元素,對免疫力十分關鍵。
適當食用辛香料會進一步提升免疫力,例如大蒜。研究顯示,大蒜可以抗菌、抗炎、增強免疫功能,而且對於肝臟、腎臟及腸胃都有益處。
如果皮膚和黏膜(衛氣)的免疫力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可以通過食療來應急。張碧恆建議,如果感到身體發冷等感冒初期症狀,可以喝紅糖薑水或蔥白湯,出一身汗後可能症狀就改善了。
蔥白湯
材料:三根蔥白、500毫升水
做法:
(1)將三根蔥白切細;
(2)水煮滾後,把蔥白放到鍋裏,煮一分鐘;
(3)關火悶一分鐘後,再把蔥白撈起,即可飲用。
如果症狀較嚴重,中醫師可能會開中藥玉屏風散,有助增強肺氣,預防和治療流感。她提醒,中藥需經中醫師辯證後服用,否則吃到不適合自己體質的中藥可能會耽誤病情。
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可以改善臟腑功能。張碧恆建議,多吃淮山、薏仁、茯苓可以保養脾胃,改善消化吸收,並增強消化道的屏障功能;枸杞、北芪、黨參等中藥可以補腎,改善造血功能,讓免疫系統運作更持久。
除了食物之外,水份不夠也會影響免疫力。張碧恆提醒大家,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其它飲料不能取代白開水。
(2)穴位按摩:幫助睡眠放鬆
為了幫助睡眠,張碧恆建議,在睡前按摩以下穴位,有助於鎮靜安神、改善失眠與調節免疫力:
神門穴:仰掌,位於小指向下延伸至腕橫紋處,豌豆骨內側邊的凹陷處。
方法:以拇指按壓穴位,每次5秒鐘。建議早晚、左右手各按5分鐘。可鎮靜安神,改善憂鬱、失眠和神經衰弱。
內關穴:前臂掌側正中線上,腕橫紋中央直上2寸(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幅寬),兩條肌腱中間。
方法:以拇指指腹前面(不要用指甲)掐按穴位,每次5秒鐘。建議早晚、左右手各按5分鐘。可以寧心安神,鎮痛,紓緩心悸、胸悶和失眠症狀。
百會穴:頭頂正中央略微凹陷處,兩個耳朵尖連線的中點。
方法:可用大拇指關節按壓百會穴及前後位置,10次為1回,可按壓兩三回,有助於提神與調節中樞神經。
她也建議,睡前勿看手機,藍光會干擾入睡;不要再想工作的事,也不要思考擔心或緊張的事;睡前可以泡熱水澡或泡腳,水最好到達小腿肚,有助好睡眠。
(3)適度運動 提升免疫與體能
每周2至3次、每次2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可增強免疫力、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風險。老年人則可每隔一小時走動5至10分鐘,或進行簡單拉筋活動。
張碧恆提醒,運動要適度,若已生病或壓力過大,此時不宜過度運動,以免影響恢復。
以上提到的一些草藥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藥膳方僅用於日常保健,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病症,請同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