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將於2025年6月底正式結束。針對政府不再延續該項為輪候公屋3年以上住戶提供支援的措施,劏房支援連線與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今(29日)召開聯合記者會,表示對計劃終止感到失望,並促請當局延續津貼安排,同時重推曾由關愛基金資助的「非公屋、非綜援一次過生活津貼」(俗稱N無津貼),支援未能受惠於現金津貼的低收入戶。

該試行計劃於2021年6月底推出,向輪候公屋逾3年的合資格住戶每月發放1,300元至3,900元津貼。原訂2024年完結,其後曾延長一年。根據房屋署資料,截至2025年2月底,計劃共向約11萬個住戶發放約55.6億元津貼。

劏房支援連線表示,調查顯示不少住戶仍面對經濟壓力,對計劃終止深感憂慮。該會於2024年10月至12月期間訪問劏房住戶,發現受訪者主要將津貼用於支付租金及子女教育。若失去津貼,許多住戶表示將需遷往租金更低、但環境更差的不適切居所,或減少食物與教育開支,進一步影響健康與學習發展。

團體指出,在本港經濟不景、失業及欠薪情況仍見,加上預期部份業主翻新「劏房」轉型「簡樸房」後可能加租,津貼計劃撤銷將使基層家庭「雪上加霜」。截至今年3月底,傳統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距離政府定下的3年目標仍有差距。他們認為政府在輪候時間未顯著改善前取消津貼,未能反映實際需要。

此外,兩團體關注試行計劃原獲撥款逾80億元,推算至今每年平均開支約14億元,意味尚有約20億元結餘。團體質疑政府未有交代餘款用途,亦缺乏終止計劃的成效或影響評估報告。

他們建議政府至少延續津貼計劃一年,並作全面檢討。同時重推曾於2020及2021年實施的N無津貼,支援未能受惠於現金津貼的低收入住戶,包括新來港人士、未輪候公屋滿三年人士等。據統計,兩年合共惠及逾23萬戶,涉及發放金額逾21億元。

團體認為,N無津貼具有針對性及財政可承受性,每年支出約12億元,只佔政府經常開支極小比例,卻能為數以十萬計家庭提供即時支援。呼籲政府在當前經濟低迷背景下,延續及補充現行扶貧措施,保障基層家庭基本生活需要。@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