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今日(3日)公布2024年本港水域鯨豚擱淺的統計數據,全年共處理41宗個案,當中包括30宗江豚、4宗中華白海豚,以及7宗其它品種鯨豚。根據調查結果,部份個案顯示鯨豚死因與人類活動有關,包括船隻撞擊及繩索纏繞等。
保育基金自2006年起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組成「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至今已處理逾650宗鯨豚擱淺事件,平均每年介乎20至50宗。
保育基金指出,雖然大部份擱淺鯨豚因嚴重腐爛而難以確定死因,但是2024年有14宗個案被懷疑與人為活動有關,其中6宗初步推斷死因懷疑因人類因素導致。被發現的鯨豚有的遭繩索纏繞,有的曾被船隻撞擊,有的受疾病感染,包括肺炎、寄生蟲和細菌感染等。
保育基金公布去年4宗個案,去年5月一條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二澳被發現頸部被繩索纏繞,目前該海豚活動正常;同年7月,在大嶼山貝澳發現一具成年中華白海豚母豚和一具初生海豚屍體,解剖結果顯示,母豚身上有重擊造成的瘀傷和血腫跡象,推斷為曾遭船隻撞擊。
去年11月一條朗文氏啄鯨於石仔埗擱淺,牠最終因虛弱而在診斷過程中死亡,初步解剖發現鯨魚的消化系統內有一個帆布袋;同年12月,二澳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雌性中華白海豚屍體,牠無明顯外傷,解剖發現肺部有多處出血,但支氣管及細支氣管無明顯溺水跡象,獸醫鑒定其死亡屬應激或休克所致。
保育基金指出,海洋污染、化學廢料、塑膠垃圾及棄置漁具均會對鯨豚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而船隻航行所產生的水下噪音,也可能干擾鯨豚的導航與社交行為,進一步威脅其生存與繁殖能力。
保育基金呼籲市民實踐「無塑生活」及減少浪費的生活方式;不要在海上或泳灘亂拋垃圾;市民在參與觀豚活動時,應避免觸摸、餵飼或傷害牠們,市民在出海觀豚前,應 先參閱漁護署的「觀豚活動守則」。@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